日本与中国文化交流最多的是唐代,因此日式家具经过了长期发展,依然对四面平造型青睐有 加。从中国文化中吸取养分,继而分化、发展的“倭几”制作,在今天看来,这些新鲜的样式,不但保存了四面平家具素雅高洁的独特韵味,并且利用别具趣味的足 端设计,以及精致的线脚处理,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尝试。重拾四面平这一中式家具的经典样式,将之推进演化,在笔者看来,至少有如下思路可供参考:
传统四面平家具的外轮廓,往往是平直的,横枨或管脚枨结构可以为家具面板以下的部位带来产生变化的拓展空间,例如曲线、三弯式的腿足,材料的圆方或粗细过渡转换,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线脚设计,都是可能的发展方向。
传统漆艺与四面平家具的结合。四面平家具腿足与面板边抹及牙条交圈,这一特征在无束腰、有束腰家具上都是没有的,这种平滑的外轮廓,造就了四面平家具独 特的优雅体式。而大漆装饰不但能为家具添加丰富的色彩装饰效果,而且能将构件接合的痕迹进一步隐藏起来,产生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作为 四面平造型的源头,低坐家具中的壶门式家具(箱式家具),依然有它的艺术价值,应该被纳入现代四面平家具设计的参照范围。当代中式家具产业的设计参考背 景,往往仅上溯于明清家具,如能对中国家具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视野,将各种可资开发的传统元素综合起来,或可摆脱定式束缚,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对我们今天的中式家具设计来说,创新与复古,是个永恒的话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提请有识之士认真思考四面平家具的工艺、艺术与文化,并对它的设计前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信心。
注释:
[1]当代学界对“壶门”的称谓多写为“壸门”,但遍查古代文献,“壶门”一词最早出自宋代《营造法式》一书,即用来指佛像底坐的弧形牙子,与汉晋以来 图像、考古实物资料中的床榻板足开光式样一致,而“壸门”则在民国以前的文献中无考,此家具构件部位应名为“壶门”而非“壸门”。另据经明汉,汉文金《传 统家具文化文献中“壶门”与“壸门”之正误辨析》(载《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年第7期)一文的研究,当代建筑和家具研究学者将“壶门”写作“壶门”的 原因,是由于民国时期手写誊抄《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有关稿件付诸石印时的笔误,解放后的出版物根据这个谬写,在重印梁思成先生著作时将所有“壶门”倒改 为“壸门”。由于有的当代学者根据“壸门”意为宫门,而认为“壸门”造型的来源是古代宫廷建筑,使这个谬误更加积重难返,为正本清源,本文根据经、汉二学 者的研究,采用“壶门”一词指称箱板式家具板形足上的各种弧形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