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那些南迁中安身台北的宝贝(组图)

那些南迁中安身台北的宝贝(组图)

2015-09-07 09:18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乾隆走眼真迹流落民间

大概在距今约三百年前的某一天,北京皇宫里的乾隆皇帝收到了两幅臣子进献的古画。这两幅画题材一样,都是山川行旅;作者一样,都号称是北宋 山水画大宗师范宽的真迹;甚至连画面也一模一样:一座气势雄浑的大山居中而立,一道瀑布飞流直下,一支驴队穿行在山林之间,远山近水扑面而来,不愧是名家 手笔。唯一略有不同的,是笔法风格,一幅略显古朴,一幅略显清丽。这两幅画明显不是同一个人画的,那究竟谁真谁假呢?乾隆皇帝是个小资,最喜欢有点小清新 的感觉,于是他大笔一挥,把笔法清丽的那幅定为真迹神品,然后在画面上各种盖印题诗,留下“乾隆到此一游”的痕迹,无端破坏了画面的和谐。另一幅既然是假 货,那么只能列为次等,免去了被乾隆题诗黥面的酷刑, 放入库房,从此无人问津。

以前的各种电视剧里,经常会说乾隆喜欢不懂装懂,总爱拿赝品当宝贝,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时至今日,那幅被乾隆钦定的真迹已经被戳破了画皮, 是清朝初年仿造的赝品,而另一幅所谓的假货则是货真价实的北宋范宽亲笔,它就是台北故宫天字第一号的镇馆之宝,中国山水画第一名作:溪山行旅图。

其实乾隆分辨不出真假,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水平不够,在几百年前,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古物鉴别方法,正因为没有办法,所以才只能跟着感觉 走。由于鉴定困难,中国的书画自古以来就是假货泛滥的重灾区,历朝名家带头伪造,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乾隆收藏的东晋王献之“中秋帖”是北宋米芾的伪作, 明代沈周上午画一幅画,下午市面上就能出现仿品,现在两岸故宫收藏的宋元高古画,十幅能有八九幅都是后代的仿品,宋代特别是北宋的东西,真是少之又少。范 宽是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北宋时评就说他“本朝自无人出其右”,历朝模仿范宽者不计其数。而且中国有个传统,就是大量无名氏的画作到了后代都会被奉为名家作 品,这个风气早在隋唐就已有之,到了宋代有个谚语,说“牛即戴嵩、马即韩干”,意思是说只要是古代的牛马画,一定号称是宗师的作品。这种“大胆命名”的传 统让台北故宫有了12幅范宽的作品,画风笔法各自不同,明显不是同一个人画的。要是算上大陆的收藏,估计传世范宽的要有几十幅作品,这些作品里颇有一些经 典之作,好比说天津博物院藏《雪景寒林图》,台北故宫藏《临流独坐图》和《秋林飞瀑图》等,然而这些都是后世题名的作品,范宽亲笔的真迹,只有《溪山行旅 图》一幅。

真品就是真品,真金不怕火炼。近代第一个意识到溪山行旅图价值的是徐悲鸿,他直接把溪山行旅图认定为故宫第一国宝,说此图“大气磅礴、沉雄 高古”,是“吾所最倾倒者”。徐悲鸿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第一人,他从艺术的角度发现了这幅画的不同寻常之处。有了徐悲鸿如此至高赞誉,这幅画无论是去到 台湾还是留在大陆,都不可能默默无闻了。

发现溪山行旅图文物价值的,是台北故宫的副院长李霖灿,他是李苦禅的入室弟子,精通国画之道。李霖灿最喜欢临摹溪山行旅图,他把画面分成无 数小格,细细研究画家的笔法,结果在1958年的8月5日,无意间发现了作者的签名,从而证明了这幅画确实是北宋巨匠的作品。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忽 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在画中隐藏小字签名,是北宋画家的惯例。崔白的《双喜图》、郭熙的《早 春图》、李唐的《松风万壑图》等名作上都有小字签名,只是像范宽这么难找的签名还真不多见,至于那幅伪作,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签名的。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