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那些南迁中安身台北的宝贝(组图)

那些南迁中安身台北的宝贝(组图)

2015-09-07 09:18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溪山行旅图》山水画第一

在此之后,溪山行旅图成了台北故宫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喜爱古典艺术的中国人,哪怕一本再简单的中国艺术史也不敢把它给落 下。1962年,溪山行旅图和其他台北故宫文物去美国巡展,让美国人意识到中国才是亚洲艺术的正统,并从此开始认真研究中国艺术。加州大学的高居翰 (James Cahill)教授称赞溪山行旅图是“最伟大的不朽名著”,耶鲁大学的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教授则说“1962年第 一次看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改变了我的人生。”

溪山行旅图为什么会让这些名家如此倾倒呢?这是有其原因的。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五代北宋是一个开创性的时代。五代时候天下大乱,艺术反而得 到了蓬勃生机,特别是山水画,一下子突飞猛进,出现了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等众多名家,他们发明了对山石的皴法,让山水的画法成熟起来。

范宽(950—1032)字中立,陕西铜川人。年轻的时候学习李成的画法,待技法成熟之后悟得一理:“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与其 向别人学习,不如直接向大自然学习,因为山水画真正的老师,其实就是山水本身。于是他入山隐居,终年行走于终南太华众山之间,日夜写生,对景造意,终于得 山之骨法,建立起一己之风格。然而范宽觉得这还不够,还需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他提出一个观念,“与其师诸于物者,未若师诸于心”,就是说画家最高的目的 并不是客观的写生,而是跟随自己的心去画,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溪山行旅图之所以如此令人倾倒,就在于它真的做到了对画家内心的刻画。这幅图布局雄伟,简单,细节极其精准却不炫耀任何的雕虫小技,一座高 山拔地而起,一条瀑布飞流而下,由于山势太高,到下面画成了团团雾气。这样的山川在现实里是没有的,范宽一辈子都在陕西,他没见过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 也没见过美国优胜美地的巨壁山川,但是他能从心而发,画出那种雄绝万世的感觉。这画面是如此的令人难忘,以至于它是否客观,是否写实,全都不再重要了。北 宋开创时期的那种王道崛起的风姿,不需要真山真水的背书,依然可以跃然纸上。

有人提出过一个论点,说这幅画未必是范宽的真迹,有可能是托名的作品。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无谓,因为中国画不像西洋油画,油画可以各种打草 稿,各种修改,国画根本没有什么修改余地,看的就是画家一气呵成的本事。溪山行旅图笔法精妙一至于斯,那山石树木绝非信手可成,必是千锤百炼才有如此功 底。而且构图也是独一无二,远山之下一片雾气,恰好接近黄金分割,如此超越时代的设计,不是名家的妙手偶得,谁能得之?一代宗师的水平放在这里,无论作者 是谁,它都是毫无疑问的山水第一,更何况这就是世传正宗的范宽笔法。

范宽的艺术境界,影响了中国画坛一千年。所谓文以载道,艺术本来就是需要用来承载精神世界的。山水的技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什么 样的情感,范宽之后的山水名家都意识到了一点:北宋百年无事,国家富足,所以郭熙画出了雍容,王希孟画出了华丽;而到了南宋,只剩下江南风光,于是李唐画 出了婉约,夏圭画出了清远,再不见北宋的雄壮;等到了元朝,山河尽丧,于是黄公望画出了隐退,倪瓒画出了凄凉。画中的景物是不是真山真水不再重要,山水要 表达的,始终是画者的道心。

回头再看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幅画是绢本,高约两米,在古代属于大立轴,但是跟今天很多机关饭店的大堂里动辄十几米高的巨型山水没法比。 然而画中流露出的气势与决然,却是再高的山水画也学不出来的。这就是范宽心中的山水,那种莫名的雄壮,独立于前朝,又不合流于后世,仿佛在述说着一个独一 无二的时代。高居翰曾说,溪山行旅图“既不忠实的反应物质世界,也不以人的了解来统治宇宙,而是具有自身绝对的存在”,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这才是一代宗 师的高山仰止。

来源:北京晚报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