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是谁包养了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组图)

是谁包养了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组图)

2015-09-23 12:10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李蓉

在今天的大众看来,艺术家往往象征着个性、不受约束、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甚至前卫批判等等。他们可以打破常规,特立独行,因为社会文化对他们会抱有更高的宽容度;他们的作品出现在画廊、艺博会等场合,价格动辄百十万;随着市场的发展,艺术家在媒体曝光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也促使了成批的明星艺术家们的炼成。人们怀着或崇敬或艳羡或不以为然的心理远远地观看着这一神秘的特殊群体,猜测着他们可能的身价和财富,谈论着他们的“混乱癫狂”的私生活。(以上描述纯粹取材于普通大众对艺术家的常规印象的片面理解,他们当然没有去考究过大量没有名气的艺术家的所遭遇到的残酷现实。)

但艺术家赢得了今天的局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哪怕是我们现在所耳熟能详的文艺复兴大家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人,并没有在当时既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又过着潇洒任性的生活,相反,他们都曾经比普通人更压抑憋屈。

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青年,想成为画家或雕塑家,必须先进入相应的行会。入行会之前,还得先拜师入作坊,花上13年时间完成基础学习,一般来说,大约在12-13岁左右就得到作坊学习。达芬奇15岁才被送到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已然是非常非常晚了。一个名叫切尼尼的佛罗伦萨画家把这一艰辛的学徒过程记载下来,写成了一本《手工艺者手册》:第一年不间断的钢笔、粉笔、碳条或排刷的绘画练习。然后用六年的时间掌握制作颜料和嵌板的技巧,还要学会压缩尺寸和碾磨石膏粉、上画布、打底子、镀金、抛光、钻孔和压模。最后再用六年来专攻湿壁画和镶板画,学会起稿、上色、修饰(润色)和上光等等。在整个技艺训练阶段,艺徒必须格守当地行会的规章制度,包括不限于保守行业技艺秘诀,限制私下出售个人作品等。

  如此岁月漫长艰难,所以通常只有穷人家才会把孩子送去做“艺术家”。在古代和中世纪,从事绘画、雕塑和建筑的艺术家通常与其他行业的手艺人地位相同,人们虽然赞叹那些伟大的艺术杰作,却认为其作者只不过是技术精湛的匠人罢了,都是穷困潦倒、卑贱无知的群体。艺术家的自我认识也基本局限于此。当年,利皮在给雇主柯西莫·美第奇的信中,落款为“您的仆人画家菲利波修士”。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艺术的旺盛需求和繁荣发展促使了从业者内部的分化,一些“贵族艺术家”应运而生。他们结交社会名流,衣着光鲜地出入教皇或国王的宫廷,受到达官显贵的礼遇,有些人甚至因其出色的创作而获封贵族。他们不仅精于艺术,也能读会写,与其他尘土满身的手工匠人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最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的赞助体系,而艺术赞助人恰恰成为推动文艺复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中世纪开始,教堂是主要的艺术赞助方,当时的艺术创作目的就是为宗教服务。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赞助行为主要分为公共赞助和私人赞助两种。一方面,大小行会、宗教慈善会、政府等公共赞助主要集中在花费较大的雕塑作品和公共壁画定制。

佛罗伦萨的行会赞助在15世纪早期是非常有名的。

多纳太罗《圣乔治》约1416年,大理石,高214厘米,意大利佛罗伦萨巴吉罗博物馆多纳太罗《圣乔治》约1416年,大理石,高214厘米,意大利佛罗伦萨巴吉罗博物馆

多纳泰罗的《圣乔治》就是受军械士行会委托创作的。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