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精神与社会意义(组图)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精神与社会意义(组图)

2015-09-28 14:0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5年9月8日故宫在建院90周年推出《石渠宝笈珍藏展》,笔者有幸观看了其中的珍品,特别对《清明上河图》体会最深,所以有感而发。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12世纪是一个思想觉悟的时代,是人类觉醒的时代,是创作发明的时代,是进入思想复兴与高涨时代。这时以人性发展为核心,思想家围绕着人在宇宙中探索主体的精神,进一步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的修养及人生的价值,这些促成北宋人学思想的深入和讨论。这时期是中国思想进入理学时代,以道、天命、气、性、心等的概念展开讨论和研究,这些哲学思想是北宋封建社会学术精神承上启下的发展时代,它吸取前朝的经验,通过系列改革,营造了浓郁的学术、艺术氛围,宫廷设置画院,画家在这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中国人物、山水和花鸟画。由于帝王崇尚道教,也涌现了许多道释画、风俗画和历史画。其中流传后世最著名的风俗画是《清明上河图》,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作品以长卷形式,俯瞰的视角,图像的样式,将北宋汴京的社会繁华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他把对国家的情感,关注在笔端,“更进乎此,其力足以十世,足以百世,足以终古,则其立言不朽之业,亦垂十世,垂百世,垂中古。”【1】作品表现出的艺术精神和气质,被后人誉为史诗般的风俗画,他为人类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一、《清明上河图》史诗的风俗画

中国的风俗画最早见于原始社会岩画中的的狩猎场面,从汉代的画像砖到历朝历代都有表现不同主题和创作手法的风俗画,它们表现当时社会的现实场景,有的描绘群落式的场景,有的表现个体的环境。风俗画发展是因为艺术得到官方的支持,绘画的形式和题材更加多样化,艺术家通过绘画的形式反映出社会的整体风貌,体现北宋画家艺术创作发展的高水平。这时期的作品,形式丰富、题材多样,为后代艺术创作的理念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群落式的组画《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通过工笔白描的笔法,细致的描绘了汴京城内外,商贾市井的繁荣场面。整幅作品分为三段:汴京山野郊区,汴京城外、汴京城内,从自然景物、城楼建筑、到人物形象全面展现了北宋时期的风土人情。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