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精神与社会意义(组图)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精神与社会意义(组图)

2015-09-28 14:0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二)艺术作品中的人文思考

《清明上河图》我们看到画面的描绘婚姻关系,隐形代表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门当户对的观念,《东京梦华录》言“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3】这种用婚姻和生育结成的网络关系,根据阶级的结构,影响的势力也不同,这种观念在传统儒家思想就是人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一轮轮波纹的差序,”【3】伦是有差别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在这里属于社会属性中的结构关系,在艺术作品中,它同样反映了现实的需求,儒家传统文化中,在现实社会的应用,就是等级观念的形成,每一个人拥有社会责任与义务。在北宋繁荣的社会景象下,人与人的契约关系是商业文明与公民社会里的平等、自由和互惠互利的情况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普通大众渴求的。

画面中的每一个人,都关注自己的社会职责和责任,尝试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最大满足他人的期待,《清明上河图》描绘站在虹桥上的人、船里的人和即将获得危险的处境时,人们看着湍急的汴河水,惊慌的呼喊,救人的表情和着急的神态、动作,张择端都惟妙惟肖的情景再现。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人物画家,他表现的场景是有取舍和为主体服务的,他把当时社会中人们的情感关系微妙的用这一手段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艺术创作的主题,希望社会中人人互助,作为个人的目标,更重要的的是期望国家强盛就是每一个画中人的期待。在汴京城内外,坐轿、抬轿及赶牛之人等和集市周围的人群,每一个画中的个体行为和动作,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角色、处境和环境。这有助于理解北宋社会关系中深层社会模式,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每个人被看成是与社会关系相连的,与他人相互依赖的。这种依赖性在于文化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穿“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艺术的生活和表现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中细细滋养,慢慢生发出来。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需代代相传,相互继替,共同建构一种超越世俗的眼光,而这种眼光需要体现人的价值,北宋张载提出“人为万物之灵”,“人最为天下贵”, “得天地之最灵为人”的价值学说,他更多地是从人的伟大和崇高提出的,是因为人具有的情感、思维和意志,进而能更有目的创造思想和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莎士比亚曾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3】这句话,肯定了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发明。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人在社会中的主动性、发展性、和谐性,它以“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磅礴的气势,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器各种形态,一览无余地融汇在艺术宇宙的浩淼中,永久的封存在历史的记忆里。作品蕴含的艺术精神在当前的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注。”(文/胡玉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1] 朱良志编著:《中国美学原著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8页,

[1]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下》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1] 《孟子》:《尽心章句上》

[1] 【宋】孟元老著,李合群注解:《东京梦华录注解》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88页,

[1] 【宋】孟元老著,李合群注解《东京梦华录注解》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88页,

[1]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19页

[1]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32页,

[1]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539页

[1] 【宋】孟元老著,姜汉椿译著,《东京梦华录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页

[1]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6页

[1]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6页

[1] 【宋】孟元老著,姜汉椿译著,《东京梦华录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1] 【宋】孟元老著,姜汉椿译著,《东京梦华录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6页

[1]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6页

[1]转引李中华主编:《中国人学思想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443页。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