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今天的题材过于细化导致难出大师(组图)

今天的题材过于细化导致难出大师(组图)

2015-09-30 11:42 文章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但有着8年美术学院学习油画经历的吴杨波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中国的油画家画不出达·芬奇这样的水平高度,不是因为中国的画家不够聪明,而是因为现在的绘画氛围、整个艺术家的创作标准,已经不是文艺复兴的标准。因此,现在的画家创作,哪怕一张最简单的人体习作,画家想得更多的不是像达·芬奇那样去画画,而是如何画出眼中充满个性的世界。“这样便导致我们无法画出达·芬奇笔下那样的作品,而同时,我相信达·芬奇也难以画出当下画家的那种作品面貌。”

透视法的成熟期在达·芬奇去世后几十年

在14世纪,作为佛罗伦萨艺术家的领袖,建筑家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首先发现了事物在绘画中遵循的数学法则——透视法,尽管希腊人通晓短缩法、景深感等,但遵循何种法则,始终无法参透。布鲁内莱斯基把解决这个远小近大的数学方法引入到了艺术圈中,使得扁平的画面得到了立体的呈现。

基于这一点,在布鲁内莱斯基去世几年后出生的达·芬奇,也对透视和视觉感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达·芬奇看来,“透视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使扁平的东西呈现立体感,使立体的东西呈现扁平感。”更补充道,“透视是绘画艺术的最佳向导和门径,缺少这一点,你在绘画方面将一事无成。”

他通过三个分支来对透视进行分类研究,“第一个分支解释不透明物体远离眼睛时体积明显变小的现象,被称为缩形透视或线性透视。第二个分支解释颜色远离眼睛时发生变化的方式。第三个分支研究作品中物体轮廓距离眼睛越远越模糊的原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达·芬奇在透视法则中有着系统的文字研究,但无可否认,在其绘画作品中,却不乏透视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的现象。对此,吴杨波介绍,“达·芬奇有些作品的透视确实不太正确,艺术毕竟不等于技术。严谨的透视也会因为艺术家的感官而进行调整。但另一个原因则是,透视法则在绘画中的运用,真正的成熟期,其实是在达·芬奇去世后的几十年。在此之前可以认为仍是一种探索期。”

趣闻

达·芬奇与“世界第一夫人”

当时的贵妇人伊莎贝拉·德·埃斯特在获得一幅达·芬奇的素描稿之后,对达·芬奇如此写信道:

列奥纳多先生:

听说您在佛罗伦萨安顿了下来,我真心希望,我想要获得您亲手绘制的一幅作品的愿望最终能够实现。您在本城的时候,曾给我画过一幅炭笔肖像,您曾答应我,有朝一日您会用色彩来画它。可是,由于您不能来这里,此事也就不可能了,所以我恳求您信守诺言,就把我那幅肖像改成另一个人物吧,那会更合我意;如果您答应满足我的这一愿望,请记住,除报酬之外(这个由您决定),我将一直感激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做您希望我做的事,从今往后,我乐意随时为您效劳,希望得到您肯定的答复。

(注:这幅画主角德·埃斯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贵妇人,为曼图亚侯爵之妻,也是当时意大利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在当时有“世界第一夫人”、“文艺复兴第一女性”之称。)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