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铜炉收藏:从宣德炉到巧生炉(组图)

铜炉收藏:从宣德炉到巧生炉(组图)

2015-10-15 10:53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铜炉,沉醉那一缕香与诚 

铜炉,沉醉那一缕香与诚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中断了传承的百年铜炉世家,掌门人陈巧生正在试图以一家之力为中国香炉史写续集。

文 雷虎 图 阮传菊

苏州历史上是“相城十绝”发源地:陆墓泥盆、相城琴弓、渭塘珍珠、黄桥铜器、阳澄渔歌……今天要拜访的铜炉艺人,应该属于“相城十绝”中黄桥铜器的范畴。但是,目的地却是地处苏州城最边缘地带。

汉代的青铜博山炉,唐宋的瓷炉,明清的宣德炉,各式香炉冒出的几缕轻烟,传承了一部至雅的中国香文化史。然而自清末以来,不断出现的文化断层,香文 化逐渐衰落,各式香炉制作技艺也随之凋零。王世襄感叹:“这种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远,以至世人难人想象,但历史上确实有过。”然而,接触的手艺人多了,特别 是拜访风雅的苏州工时。无论是斫琴的琴师茅毅,还是制扇名家王健,在制好器物时,匠人总在铜炉中焚一缕香,边把玩成品。于是顺藤摸瓜,从王健口中,得知了 香炉工匠陈巧生的大名。

陈巧生铜炉博物馆到了。一位身材高大,身着黑布衣,头戴灰毡帽的老者,正站在博物馆门口朝一队西装革履者挥手告别——互通姓名,不消说,正是陈巧 生。“才带台湾朋友参观过,相同的话暂不重复,我们先聊再参观!”说罢,他掀开红木案台上的香炉盖,往香炉里加入一块沉香片后盖上,待香炉中一缕青烟升起 后,才慢慢道来,“我和铜炉的故事得从清宣统三年,我爷爷陈俊青划着小船从苏北南通沿山塘河从阊门进苏州城开始……”1911年,清王朝末年,为生计奔波 的铜匠陈俊青,不得不包了一条乌篷船,带着新婚的妻子,载着铁锤、风箱等营生工具从南通出发,过长江到苏南沿河卖艺。每到河流交汇处的市镇,他就把船泊在 码头边,挑着工具沿街叫卖铜手炉和“汤婆子”(注:铜制器皿,可装开水用来暖被窝)。

陈本来信心满满,在南通一家铜铺当学徒时,陈俊青已获得“铜一锤”的美名:他打的铜手炉,外壁持续放热而不烫手,向来是大户人家的好嫁妆。然而,沿 河人家普遍吃不饱穿不暖,就连买木炭的钱都没有,哪还拿得出铜料做铜器?最后,陈俊青抵达苏州城,相比于其他江南城镇,姑苏繁华,市民普遍富庶。夫妇在阊 门内的河沿街上岸,妻子拆了一条被褥,做了两个幌子,绣上“陈氏铜坊”,做起了小买卖。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