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俄罗斯艺术大师西德罗夫油画展在京举办(组图)

俄罗斯艺术大师西德罗夫油画展在京举办(组图)

2015-10-15 13:12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西德罗夫《五月的一天. 1962 79.5х89,7 cm》1962年西德罗夫《五月的一天. 1962 79.5х89,7 cm》1962年

西德罗夫《山溪,出太阳的日子》60х70cm 1976年西德罗夫《山溪,出太阳的日子》60х70cm 1976年

写生:可见和不可见

西德罗夫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看似简单的创作真理:创作就是要记录最为震撼心灵的东西,要描绘最贴近心灵、最为珍贵的东西。然而,“最贴近心灵、最为珍贵的东西”往往又是看不见的。在可见的和可感的这两个知觉范畴中,或许艺术才是最为理想的中介。西德罗夫坚持写生这一艺术创作实践,在“可见”中,云彩、树木、地平线、房屋、家禽、儿童等如梦如幻,栩栩如生,大面积的色块平铺在画面上,在其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所蕴含的流动的生命力,如他钟情描绘的天空,无一定格,与自然的可见性相似的那些不可见的阴晴变化,若隐若现,难以捉摸。这是西德罗夫艺术创作的大胆且独到之处,而房屋、地平线、河流等明晰的轮廓则加深了他这一思想:观者的视觉得以平稳滑动,感知画面中那冬雪初融的声音、春风拂面的松散、秋收草垛的休憩以及夏之阳光的呼吸等等。

显然,这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也不是因可见而创作,相反,却是为那些不可见而生发的创作,正如那幅盛传已久的《在温暖的大地上》,大地的“可见”与温暖的“可感”构成了这幅画画外之音。画面所描绘的内容朴实又如大地般厚实,不管是小女孩还是正劳作的奶奶,他们都以各自无声的“注视”作为表达,这在《倾盆大雨》作品中也有类似的表达,雨声、欢笑声似乎都凝固在他们之间的某一细节,化解了雨对玩耍的的中断。这些作品共同以可见的表达不可见的,也就是那些最遥远却“最贴近心灵、最为珍贵的东西”。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