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春秋青铜匜
商周贵族们在祭祀、宴饮等场合,以及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礼中的沃即是以匜浇水于手,盥则是洗手、洗脸,盘则用来承接弃水,盘与匜配合使用,是贵族们行“沃盥之礼”的重要器皿。古人的盥洗,比起现在要繁琐得多,不像我们今天为了讲卫生而洗脸和洗手。沃盥还具有一定的仪礼性质,而且盥洗的用具也都被归在了礼器当中,盥洗的行为更是十分的严格。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相传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秦国,秦穆公将女儿怀嬴许配给重耳做妻子,按当时的婚礼新郎入室时,妻子得侍候新郎行洗手礼,然而重耳却不懂洗手的礼节,他洗完手后,不用手巾擦手,而是挥洒手上的水滴。重耳的举动,自然被看成无礼的表现,对此怀嬴十分生气地说:“秦国和晋国是同等的,你为什么瞧不起我?”重耳惊愕万分,赶紧脱下上衣把自己关在房间表示谢罪。这个故事不仅反映出当时礼仪的严谨,同时也证实了青铜匜是一种盥手注水的礼器。
匜作为一种礼器,在当时社会中,是不可能单独使用的。春秋时期的传统: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组、豆成对,盘、匜匹配。考古发掘表明,青铜匜总是和青铜盘成组配套使用。1980年3月在滕州市城郊公社后荆沟村“居龙腰”遗址一西周残墓中,出土一套作为“沃盥之礼”的重要器皿——青铜盘、青铜匜,作为出土实物就是解读“沃盥之礼”的最好历史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