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梯子
“梯子”似乎是小野洋子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词。1966年,列侬在伦敦印加画廊参观小野洋子的作品《YES》。空旷的房间里放置了一架梯子。列侬爬上楼梯,看到天花板上悬挂着一面放大镜。透过镜子他看到一个细小的英文单词YES。列侬后来说,是那件艺术品促使他留下来,和小野洋子见了面。当时列侬26岁,洋子33岁。
这次北京个展,依然是通过“梯子”,小野洋子似乎希望外界看到她和列侬的传奇外,也看到作为一位先锋艺术家的自我。展览涵盖了小野洋子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作品,包括其早期在“激浪派”时期的艺术和概念艺术领域的重要创作。今年的新作《看天空》以及为此次北京展特别创作的 《金梯子》等都将呈现。
先锋作品亦见传奇人生
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照片,英国。(艺术家供图)
《金梯子》 2015
木/竹质梯子,24k纯金箔
梯子的元素在小野洋子的创作中比较普遍,不知道这是否与列侬有关。这件《金梯子》是小野洋子为北京展览特别创作的,是一个以观者参与为概念的装置作品。
展厅中提前放置着七把形态及材质各异的传统中式老旧梯子,及定制的新梯子,每一把都经过纯金箔贴金处理。与此同时,小野洋子还将邀请公众带来属于他们自己的金色梯子,不限尺寸、形状及材质,只要它是金色的。艺术家希望观众参与创作金色梯子的行为,也促使其能观照自身是如何沿着存在之梯,朝天空爬升。因为在小野洋子看来,天空是包纳一切的无限,是万物之源,也是毁灭之端。
与此同时,新作《看天空》中也有梯子元素。这件作品于2015年夏天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首次展出。作品传达的信息是:前往光明的旅程总有危险相随。当观众被吸引而攀登至螺旋式楼梯顶端时,惊觉楼梯开始摇晃,不安感让人难以集中精神望向天空。或许当自由超脱之感来临时,恐惧也将来袭吧。
《只语篇》 1964/2015
横幅、LED屏幕、海报
上世纪60年代,小野洋子创作了其一生中被反复提及的作品《切片》(Cut Piece)。1964年,在纽约卡耐基朗诵厅洋子第一次表演这一作品:随机挑选上台的几位观众被要求用剪刀将她的衣服剪成碎片,直至赤裸。1966年,洋子在伦敦再次表演《切片》,观众席中坐着列侬。
此次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展出的《只语篇》,虽然在名头上没有《切片》那么大,却也能看出小野洋子艺术作品的核心在于观念,而非材质。这件作品将被放置在北京的不同地点。该系列中的每一件作品由一个词语构成,多为一个表达行动或引发思考的动词,例如“梦想”“想象”。这些词语在展览期间将出现在广告牌、横幅或海报上。这种将传统广告媒介用作艺术和公共诉求的艺术概念也被芭芭拉·克鲁格、托雷斯等其他艺术家采用。
《愿望树》 1996/2015
松、梅、竹、纸质便签
剧透下,此次在林冠的展览,其实早从布置在展厅外的《愿望树》花园便开始了。“花园”里将种植着代表君子之道的“岁寒三友”松、竹、梅树。小野洋子将邀请公众写下一个愿望,将它系挂在树上。展览结束时,愿望签将被送往洋子在冰岛首都的“想象和平光塔”,与此前的愿签汇聚在一起。自1996年以来,世界数以千万的公众参与了《愿望树》艺术互动活动。
事实上,小野洋子发起这一和平艺术项目可以从其早期与列侬的活动中寻得端倪。最有名的作品便是蜜月期间她与约翰·列侬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饭店举行的“床上和平行动”,成为当时全球头条新闻。之所以要将蜜月也披上艺术的外衣,洋子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我的丈夫非常有名,一举一动都会登上报纸。如果不做点特别的事,那岂不是浪费知名度,所以我想,为什么不利用这样一个背景来宣扬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