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这是身为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咏赞玉扳指的一首御诗,一生爱玉的他,对扳指情有独钟。
千百年来,从当初的弓射实用器发展成为赏玩的对象,小小的玉扳指上,记录了中华悠久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成为收藏界的一道亮丽风景。
偶然的缘分
我收藏玉扳指并且逐渐迷恋它,很偶然。
那是好多年前,有一次去逛古玩地摊,一位外地人的摊位上,有个很小很不起眼的玉器,虽然通身土沁,但我一眼看出是个很珍稀很独特的老物件。上手仔细观看,和田白玉,质地温润,沁色发黄,雕刻精细,内心连连叫好。几经讨价还价,最终以很便宜的价格购得。
此器短筒状,上口沿倾斜,下口沿平直,整体外形像一顶明代官帽。正面刻有兽面,双眼开孔,眼圈外突,并琢有阴线眉毛。鼻子、耳朵,轮廓清楚,纹饰流畅,富有神韵,背面还刻有一条深深的横槽……?
多年来,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精致奇巧的玉器,真可谓缘分。几经把玩,玉质熟变,宝光莹润,越看越可爱。于是,一心想弄清它的名称、身世、功用和来龙去脉。查了很多资料,才弄清楚,古人称之为.。正如《说文》所云:“.,射也。”即骑马射箭之时使用的器物。
从纹饰和形制看,我所淘的第一枚玉.,属商代晚期之物,是古人拉弓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以防止扣弦使劲时伤手而使用的一种实用器。其正面的两个开孔即双眼,用于拴绳,使用时系在手腕上,防止掉落损坏和丢失,背部的浅槽,则用于护手扣弦。
从此,我变得对玉扳指很感兴趣,处处留心注意收藏。10多年的时间,我陆陆续续收藏有近20枚精致的玉扳指,既有西周的双阴线卷云纹扳指,还有战国的双羊首扳指,清代的“福在眼前”玉扳指;除和田玉质外,还有绿松石、南红玛瑙等材质。奇特的是,有一枚和田青白玉扳指,有着红黑两种深入肌骨的彩沁,整体被雕成一个骷髅形象,双眼圆睁,鼻孔大开,生动传神。还有一枚清代玉扳指,在上下连贯的 “回”字纹边框中,除琢有数枝翠竹图案之外,还刻有一首打油诗“一尺竹,数寸根;何处栽,古瓦盆”。短短12个字,通俗易懂,情深意浓,回味无穷。
很多时候,收藏玉扳指,乐趣就是能够通过这小小一物,可以窥见华夏文化深层的魅力,这种魅力,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更能够和古人对话。古物身上,往往蕴藏着很多细节,很多故事,须细心考究,方能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