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艺术品秋拍两极分化加剧 天价难挽艺术品市场颓势

艺术品秋拍两极分化加剧 天价难挽艺术品市场颓势

2015-11-19 12:21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1月15日晚,嘉德拍卖标志性的 “大观”之夜以9.2亿元落槌,与春拍的9.54亿元基本持平。其中,李可染《万山红遍》拍出1.84亿元,成为今年内地秋拍首件突破亿元大关的拍品。但从整体成交情况来看,精品普品、热门冷门两极分化趋势加剧,二三档画家作品难以再上高价位区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依然冷清,但是藏家趁机搜罗好货的积极性变高。

红色经典被炒高?

在“大观”之夜中,有6件书画作品在拍前最受瞩目,其中之一是估价6600万-8800万元的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84亿元被新疆广汇集团买走。相比之下,同样估价区间的潘天寿《劲松》并没有突破亿元大关,以9315万元成交;估价5200万-6200万元的《朝霞》最终以6900万元易手。傅抱石《郑庄公见母》以7992.5万元成交,吴昌硕《致三多花卉册》拍出4370万元,打破个人最高拍卖成交纪录。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上世纪60年代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创作的,一共有七幅,其中四幅分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家属收藏和北京荣宝斋,另外两幅海外藏家收藏,数十年未在市场上露面。

此次嘉德上拍的《万山红遍》原是北京荣宝斋的旧藏。40多年前,北京荣宝斋花了80元将其收入囊中。 2000年由北京荣宝斋拍卖释出,被海外藏家买走,以501.6万元的成交价创下当时李可染单幅作品拍卖纪录。

在今年的经济形势下,各家拍卖公司在秋拍征集阶段就已感受到艰难,不少专场在拍品数量上有所减量,某内地拍卖巨头在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品数量同比去年减少三成。艺术市场评论人士牟建平认为,1.8亿元价格有点高,相对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万山红遍》,嘉德秋拍的《万山红遍》属于小幅,再出手时能否过亿难说。不过他表示秋拍规模精简,能有《万山红遍》 已是难得。

所谓“红色经典”,是指创作于1949年至1979年之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作品,因此也被称作“新中国美术经典”。据牟建平介绍,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是国内红色收藏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多年大举收藏红色经典油画,曾经把一个红色经典专场拍卖80%的拍品都包下了,掌握了红色经典油画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好像每当艺术品市场困难时,红色经典作品就会现身拍场,而且其中总能有高价成交者,俨然是提振市场人气的救星。牟建平认为,红色经典作品是特殊年代产物,不仅是艺术作品,还凝结着一些复杂的情感、怀旧等因素,但近些年红色经典已被过度人为炒作,而且对红色经典艺术价值有争论,红色经典存在数量多、创作雷同的现象,拿到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会有多少人认可?牟建平认为经过时间洗礼,红色经典将恢复艺术本来价值。

藏家竞价表现理性

在此前进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古代书画呈现活跃、理性的态势,是一个不错的开局。所以大观夜场古代书画部分也不例外,30件拍品总成交1.87亿元,成交率80%。董其昌《疏林茅屋图》估价6000万-8000万元,最终以6000万元底价成交,加佣金6900万元。今年故宫90华诞而举办的《石渠宝笈》展览,引发一股收藏界对其追逐的热情,《疏林茅屋图》即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另一件《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乾隆皇帝《御笔分题行书册》,以220万起拍,加佣金以1552.5万元成交。

“古画是老当益壮,最近几年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整个收藏板块的力量。”拍卖公司对古代书画市场十分有信心。业内人士认为,古代书画市场表现一直稳健,虽然“大观”之夜没有亿元高价出现,但也说明古代书画收藏还在一个正常的生态之中,藏家表现理性反而有利于市场长远发展。

春拍中潘天寿《鹰石山花图》以2.79亿元的高价成交,此次嘉德又征集到两件潘天寿的不同风格大尺幅作品。其中,潘天寿的《劲松》以9315万元被龙美术馆收藏。市场可流通的潘天寿作品数量十分有限,近2米的巨幅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劲松》的成交价接近亿元,但又没有超过亿元,被藏家津津乐道为拿捏恰当,不高不低的价位与当下市场形势十分吻合。

不过,近现代书画拍品中还有一件估价待询的齐白石《叶隐闻声》工笔草虫册页,被评论为是亿元后备,保利拍卖负责人表示,2009年秋拍时齐白石《可惜无声》在北京保利以9520万元为龙美术馆竞得,而《叶隐闻声》为18开,尺幅更大,有望突破《可惜无声》的成交纪录。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