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书画博士是做啥的

书画博士是做啥的

2015-11-30 09:45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白砥说:“博导不是这么容易当的。招生如能碰上有一定创作实力与影响的学生,并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潜力,当然是一件好事。我更在意在创作实践上有一定造诣者报考,因为就艺术研究而言,尤其如书法这样相当抽象的艺术而言,没有一定的实践体验很难从美学上对其有深入的挖掘。实践类毕业生的学生有时会在知识方面存在不够全面的弱点。在我已招的博士生中,基本还能在创作上有一定的风格追求与建树,他们对书法的信念是虔诚的、认真的,符合我的基本要求。当然,他们也存在着一些让我担心的问题,即对文献梳理工作的态度不及对创作的态度,而一些深入性的探索有赖他们立定精神,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与辛苦。”

有着单一学科背景的学生在考博竞争中并不占优。“如果一个学生本科、硕士、博士都学书法,像电线杆一样,个头很高底盘却太小,知识体系会很单薄,并不利于成长。”朱天曙说。他认为知识结构和创作能力都很重要,“如果一学生是文科背景出身且创作不错,我是最欢迎的。如果文史出身、艺术观察力敏锐,我会指导他从事书法史某个专题研究,将其作为书法史或书法理论研究者的方向培养;如果学生是艺术院校背景,在论文指导上会引导其选择与实践相关的题目,将其作为艺术家方向培养。”

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吕金光表示:“招收博士时,我更看中实力和潜力,我较为中意有文学或历史教育历程,书法技法也有一定功底的学生。”黄惇说:“古代书论中轻技法研究是中国人的特点,技法是单干式的口传心授,况且中国艺术的技法最后是看效果的,理论研究变成一个物理学的规则就没有意思了,技法从来不是摆在最高的地方,技法研究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虽然带了五六十个博士生,但张晓凌对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不满意。“能成就5个我就烧高香了!艺术史上艺术家的成功率确实是很低的,不能指望一个博士体制把艺术工作者都培养成大师。现在的招生简单化、非科学化、经验化现象明显,个人意气用事、行政干预都存在,所以要建立导师负责制,而不是行政长官中心制,当然也不能以师生友谊和个人交情代替艺术水准。我相信导师会对自己手里的名额负责的,学生如果不给导师‘光宗耀祖’,导师对自己也没办法交代。”

小心把学问“炒”没了

在展览多如牛毛且同质化严重的当下,以“博士”为名目的展览的确颇具新意。吕金光认为书画博士群体寻求展示自己的平台无可厚非,应鼓励支持高校博士毕业举办个展,接受专业教师和社会的指导也是一种有效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晓华对书画博士参加“国展”比较了解。他说:“书画博士与在某一书体方面和国展脱颖而出的作者相比,不如后者表现更加精细化,但高校从理论到实践,综合能力更强一些,所谓‘博涉多优’。”

“我本身也参加过荣宝斋的博士邀请展,其中有不同地区、不同导师、不同年龄等等考虑,不能一概而论。博士群体有学术价值,今后会成为书法家中重要群体,但是博士只代表求学经历,不能代表学问和艺术水准。社会重视书法博士是好事,但是博士自身不要唯利是图,不要把商业利益凌驾于学问和艺术能力之上。”朱天曙说。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