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榻几乎和床为同意。虽然当时说“长狭而卑曰榻”,只有靠自己来区别了。这里可以理解为榻和床是同样供人坐的用具。还有一种榻,放在大床前供人登床用。《释名·卷六》里“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后来就由榻登造出了“毾㲪”这样的专门用语,解释为“施之大床前小榻上,所以登上床者,因以名焉。”还有一种毛制的毾㲪,在《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吴时外国传》(有可能是交州以南外国传)记载:“天竺出细靡氍㲣毾㲪,氍㲣细者谓之毾㲪。”这段话引自晋·郭义恭的《广志》“氍㲣,白叠,毛织也,近出南海。”氍㲪就是白叠布,也即棉绒,可以染成不同颜色及图案。魏·鱼豢的《魏略》中记载有“五色九色”,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也有“百种形象”的记载。这些可以说明,榻最初用于登床,所谓“长狭而卑”,由于搬运方便,也用于坐,后来演变为坐卧共用。
另外,《释名》记载“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还有刚才引用的《后汉书·卷三八·徐徲传》“特设一榻”,《后汉书·卷九六·陈蕃传》“特为置一榻”,都似乎是说小榻。可是,榻不分大小,都和床一样用于坐,这是因为那时的坐不像现在的垂足倚坐。关于这些,刚才引用的管宁的例子、还有薛湻的例子都可以说明。陈寿在《三国志·蜀志·卷八·简雍传》中记载“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说明此人横卧榻上,这也许是一个特例。古人如何使用榻,只能根据这些文字记载来推测个大致。注释3
北齐(6世纪后半期) 浮雕菩萨像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藏
辽阳棒台子墓室壁画,画中或为墓主独坐榻上
“踞床”、“踞鞍”中的“踞”
我们现在的倚靠坐姿,在古代并不是没有特例。例如《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记载:郦食其谓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注释4
此事在《汉书·卷一·帝纪》、《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里也有记载,洗足只写为洗。此处“踞床使两女子洗足”中的踞,不应视为蹲踞。颜师古注曰:踞,反企也;洗,洗足也;踞音据。可能是说此时尻靠在床上,两脚垂在床下。后来有很多中国画家以此题材作画的时候,画的都是两脚垂在床下。
汉高祖踞床的踞,是不是蹲踞,这里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汉书·黥布传》里能见到“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的记载。所以,颜师古将“踞”注释为“据也”。注释5
还有《汉书·卷四十·张良传》记载:汉王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王兵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己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这里的“踞”很明显地应该视为“据”,而不是蹲踞。注释6
王充的《论衡·卷二六·实知篇》记载:孔子将死,遗谶书,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其后,秦王兼吞天下,号始皇,巡狩至鲁,观孔子宅,乃至沙丘,道病而崩。注释7
这些只能说是一种传说,但却可以说明在后汉的时候,踞是一种不礼貌的坐姿。另外,《晋书·卷三八·平原王干传》记载:(秦王)冏既辅政,干诣之,冏出迎拜。干入,踞其床,不命冏坐,语之曰:“汝勿效白女儿,”其意指(赵王)伦也。注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