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组图)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组图)

2015-12-21 12:54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意大利产的第一幅可戴式眼镜。

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从明代文人的记载来看,当时的近视眼已经用上了眼镜,但还不是很广泛,因为“人皆不识”,当别人问起时,主人还挺自豪地说:“此叆叇也。”这个所说的“叆叇”,本身是“浓云遮日”的意思,与方才“老白”说的“朦胧物上一重纱,不是春天亦见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经过查找资料,“叆叇”是音译过来用以指代眼镜的。源于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al-unwainat和ainak,具体发音虽不清楚,但基本应该就是读作“爱戴”。嗯,倒也不错,近视眼确实挺“爱戴”的。


元代眼镜

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明代崇祯初年(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于是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