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薛林兴:女性割礼与中国画

薛林兴:女性割礼与中国画

2015-12-28 17:0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花样年华 136×68cm 2014年春

对于“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这个问题,自“五四”以来就早有争论。当时,有的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主张因循守旧,有的主张以西画的观点改造中国画,有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百年来,不同的艺术家在上述这些不同的方向上,各自寻求前进的道路。我的主张,是中西合璧,取长补短,既保持中国画本色又汲取西方绘画的养分。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无疑迎合了当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背景,而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世界,特别是艺术领域已经打破了一切政治界限。如果仍然以“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来要求中国画的创作,势必会大大影响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步伐和力度。

纵观中国美术史,千百年来变化甚微。尤其人物画,至明清年代,更有了倒退的趋势,而同时代的《蒙娜丽莎》《泉》《维纳斯的诞生》等一大批西方绘画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不仅仅波及美术界,已经差不多是妇孺皆知。但是遗憾的是,在世界最高的艺术殿堂,八百年历史的卢浮宫,四十万件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藏品,却没有一幅中国画!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难道这就是中国画要与西方绘画拉开的距离吗?当然不是!

中西绘画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社会体制等。但这些仅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如果从深层次看,民族文化的差别,主要来自不同的宗教信仰。绘画艺术也是如此,不同的宗教文化,对绘画的创作、鉴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画的重要区别是,一个注重写实,一个注重写意。

西方绘画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一方面得益于自然科学,如物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科学研究,使艺术创作成为带有科学研究特点的活动。另一方面,是由宗教观念的影响造成的。神学美学家奥古丁斯、阿奎那等人认为,几何形式的结构,不但是一种绝对永恒的美,而且是宇宙万物必须与之相符合的一种抽象的“理式”。这种“理式”,先于和高于自然界的万物,万物只有符合这种“理式”,才能有美。上帝就是最大的几何学家,上帝以几何的法则创造了美。因此,几何学原理,不仅是科学的原则,也是艺术创作的原理。

中国画创作,从透视学上讲,属于“散点透视”。画家在观察物象时,是“以大观小”,而在画面上表现对象时,却是“以小见大”。画家取景时的视线是流动的,不是像西方画家那样,固定在某一处而不变动。中国画家创作中,也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可以自由取舍来安排布局,如描绘高山时,并不照相式地模拟某座山峰,而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出心中想象的山峰。中国画的这种透视方法,实际上也与宗教观念有关,是受到道教宇宙观影响的结果。道家以及道教的宇宙意识,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西绘画本来就有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如果再一味强调“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无疑是在全世界艺术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给中国画施以了又一次割礼。信奉“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只会导致中国画背离国际绘画史轨道,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越来越格格不入,从而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