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术学院的通识教育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通识教育缺乏鲜明的个性研究;通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难易度的把握,表现出相对的单一性;教学和研究队伍不强,研究成果数量不多,深度不够;学生的通识知识及能力较差,制约了他们对艺术专业知识的理解力、表达力、创造力,以及对未来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等方面。通识教育为什么在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美术对通识教育有何贡献?美术学院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反思。
一、通识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9世纪科技的进步与普遍应用带来了生产力的快速增长,训练专业人才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导致教育上的功利主义,学科知识向专门化方向发展,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只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面过于狭隘,视野不开阔。20世纪初以来,美国开始对现代教育进行反思。哈佛大学率先提出了“集中与分配制”,力求学生在精通专业与博识之间取得平衡。接着,哥伦比亚大学与芝加哥大学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开始了通识教育。“前者着重加强学生与社会、价值和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后者则强调学生要透过伟大经典的阅读,反省人类共通的、历久弥新的价值问题”(梁美仪《通识教育的使命与中国文化教学的实践》,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暨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2001年11月)。
通识教育的说法并非现代人的首创。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最早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古希腊人认为,只有接受了通识教育的人,才能读人所写,理解人所说,并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才是自由的、有思考能力的人。继承西方教育传统的美国教育界认识到,古代为战胜无知与偏见培养“自由人”的通识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通识教育的实质是要求学生掌握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和所有学科准确的一般性知识,是把有关人类共同生活最深刻、最基本的问题作为教育要素的教育。
显而易见,通识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精通专业与博识视野彼此的相互补充。相对于美术专业教育来说,通识教育是人本教育,是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专业教育的对立面,但它是美术专业人才必需的养分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