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通宝背半朱
世高通宝
琉球王国是中国明清王朝的藩属国,历史上与我国交往密切。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此后,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琉球地区,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对古代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琉球古代钱币同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深受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影响。
琉球群岛位于东中国海上,包括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共有大小岛屿60多个。明初,琉球群岛上共有三个国家:即中山国、山南国和山北国。1429年,中山国统一全岛,建立统一的琉球王国。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地为琉球。从此“琉球”成为这片群岛的正式名称,沿用至今。琉球中山国察度王首先奉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国和山北国也相继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从此,琉球王国的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并向当时中国政府纳贡称臣,这种关系延续了五个多世纪。自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吞并琉球、“废琉置县”为止。
早期琉球国经济不发达,民间贸易交流还是实行原始的物物交换方式。随着明清时期中国各朝皇帝颁赐铜钱,以及琉球国商贩通过朝贡贸易从中国获得大量中国历代铜钱,中国铜钱逐渐成为琉球国民间贸易流通使用的主要通货。早期琉球国并未铸造发行本国的货币。直到15世纪中叶,第一尚氏王朝中山王尚泰久执政期间(1454—1460)才开始仿照中国古代钱币式样铸行自己国家的货币。
古代琉球国共自铸了四种钱币,“大世通宝”(图1)、“世高通宝”(第一尚氏王朝世高王尚德铸,图2)、“金圆世宝”(第二尚氏王朝金圆王尚圆铸,图3)、“中山通宝”(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铸)。这四种钱币,总体铸造数量都不多,特别是“金圆世宝”、“中山通宝”铸造数量稀少,实物难见。这些货币随着中琉朝贡贸易往来,少量流入我国沿海地区,如今在福建泉州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就收藏陈列有这类古代琉球王国的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