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组图)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组图)

2016-01-19 11:56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兴趣缘起釉彩瓶

盛世兴收藏。每个收藏者都有故事。周筑平是如何爱上并痴迷收藏的?

2007年,收藏投资热一浪接一浪,谈及海南收藏潜力时,时任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的周筑平接受采访时说,海南民间收藏界主要有三类人:有一定文化品位和一些经济实力的、收藏保值旨在“以藏养藏”属精品鉴赏型的、接近投资型的。而他自己例外,完全是兴趣型的,盯上古陶瓷是因为酒瓶所引起。

那是1984年,周筑平当时任某国有企业酒厂的厂长。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用河南均瓷所做的酒瓶,当即被那细腻的釉水和千变万化的釉彩所吸引,爱不释手。从此,他开始喜欢陶瓷,并致力于对古陶瓷的追求和收藏。北京、上海、西安、景德镇……周筑平借助厂长搞联系业务和远销的机会,去全国各大城市的古玩市场“淘宝”,去历史上有名的陶瓷生产地观摩,甚至跑到越南等异域追寻,连中国边境上的窑口也不放过。

在河南古玩市场,看到一个均窑的小碗,碗主还没出价,他已激动地掏出钱包;在延安古玩店,一束太阳逆光照在一匹标价1200元的三彩马上,他眼睛为之一亮,直奔过去“下架”;在广西弄尧边境口岸市场,一个有龙纹的白釉梅瓶,精致得让他迈不开脚,于是飞快“拿下”……

“泡陶瓷”的时光过得飞快,转眼到了1998年,周筑平已跑遍全国,收集了100多件宝贝。不知道生产年代,也不知道价值。一切都是好奇为之,也正是如此,增加了周筑平研究的情趣,他认为古玩的魅力也就在这里面。慢慢地,他发现古陶瓷承载着历史,他把很多器物与所处的历史结合起来看,能看出当时器形、花卉、人物和动物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和当时的历史状态。

对历史了解更多,藏品越来越丰富。到后来对整个古陶瓷收藏有了系统的认知,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认知标准,“凡是符合我标准的,就大胆收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些藏在边远山区的宝物被陆续“挖”到了古玩市场上。周筑平笑说:“挖得火热时,正赶上我有自己判断的成熟时期。现在我有各个年代的古陶瓷已近三千,相信还会增加!”

愿捐藏品给国家

“‘盛唐溢彩’,是我自己出钱,花了近十万,算是个人藏品系列展的第一个吧!”周筑平谈及日前在海口举办的“唐代(前后)瓷噐展”,语气放慢,不时停顿,若有所思。“办展览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也是我这一生中的一个梦想,虽然藏品有限,可能是不完善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但是我会尽心尽力地做,力争再现我们中华民族无比辉煌灿烂的陶瓷历史!”他说。

周筑平表示,他想陆续搬出他全部的藏品,展示“古陶瓷器物上的中国”,打算办“丝路时光”、“瓷器酒史”、“瓷映歌舞”、“历代动物瓷雕”、“三彩之梦”、“陶俑世界”和“十八罗汉光影”等展览,“我今年66岁,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争取一年能办一个,办10个,到76岁了,人也差不多老糊涂了,这个心愿也算全部完成了!”

对周筑平来说,收藏是为了传承,办展览是让藏品为社会服务,使更多的人有广泛的认识,以体现收藏品的历史文物价值,“一切都是为了国家”。

周筑平是有“野心”的。他想法很多,曾写过剧本,还想当记者,但没想到收藏和研究古陶瓷最终成为了他最挚爱的事业。周筑平说很遗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业完整的古陶瓷历史博物馆。他曾和几个朋友商量建个博物馆,但一估算,至少需要上万平方米的展厅,资金也要过千万上亿,朋友们便都打了退堂鼓,但他心中的这个希望之火还没熄灭。“我这些东西要有个博物馆集中展出,相信别的国家哪个馆也不一定能比得上!”他肯定地说。

周筑平在当知青时,做过砖瓦匠,加上多年痴迷研究古陶瓷,受传统文化熏陶,如今看一件瓷器,就仿佛看到了瓷器所属时代的工厂、操作工艺和社会圈腾。所以,在道出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时,周筑平笑了,显得底气很足、理由充分:“这其中的乐趣我已充分享受到了,我人生的信条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儿女若不喜欢,谁会来守护?不如交给国家研究,这是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属于国家宝藏,更需要小心呵护!”

“凡是国家博物馆需要,我无偿捐赠。”在古陶瓷藏品展上,周筑平透露了这个心底的秘密。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提高了声音:“我就想把这件事做好,这辈子就算有个交待了!”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