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自古以来是灵敏仁爱祥瑞如意的象征
2016是中国农历丙申年。申属猴,因此按十二生肖的说法丙申年也称为“猴年”。所谓“申猴”,有伸展、申时之意。据了解,“申”在甲骨文中被刻画为两个母猴相对而立的样子。自商、周以前, 以“申”为地名、为姓氏的很多,这使得中国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
汉民族在很早就有了神猴和猴神的丰富故事。《吕氏春秋》《淮南子》《吴越春秋》等古书中,记载了很多神奇猿猴的故事。到唐代,印度文化带来了“神猴”,为“中国猴”增添了神秘色彩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到明代,历经许多文人和艺人的加工创造,由江苏淮安人吴承恩总结提炼,写成了著名神幻小说《西游记》,让神通广大、具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驰骋于天宫、东海和连云港花果山之间,至此“孙猴”完全演化为纵横古今、名扬中外的中国化“神猴”。
其实,无论是神猴还是猴神,只要是猴子,就是人们喜爱的对象,它们更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古人赋予了灵敏、仁爱、瑞祥、如意等各种美好寓意。本次展览中的一件清中期玉马猴,只见玉马四足跪卧,神态沉静,正在回望跳到背上的一只小猴子,而这只小猴子则一手抚摸马鬃,另一只手与二脚呈三角形,在马背上保持着平衡,这件文物有着“马上封侯”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