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 盖壶
唐代南卓《羯鼓录》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里所谓的“鲁山花瓷”就出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段店区域。这类花瓷主要以黑(褐)釉点涂乳浊釉斑块形成器表装饰组合,有黑(褐)地蓝斑、白斑、花斑等等,色彩艳丽灿烂,如云雾,如彩霞,极尽美艳之姿态。这种花釉瓷对而后出现的钧窑乳浊窑变,起了嚆矢之功。
巩义周近芝田镇所出绞胎瓷以摹仿木石纹理变化,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开中国陶瓷胎色变化装饰工艺之先河。这种装饰同古代埃及的绞色玻璃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不否认北非的这种纹样风格当时借丝路伊斯兰世界工艺品实物东来,而有了重要的借鉴。
三足绞胎盘
除上述这些窑场外,四川邛崍窑;安徽寿州窑;江西洪州窑;陕西铜川窑;山东淄博窑等等,也都各有特色。四川的邛崍窑以彩斑花瓷及乳浊釉见长,其釉色变化及装饰手法同当时重要的外销窑场长沙窑有深刻关联,这种关联的沟通应来自于绵绵长江的黄金水道。安徽寿州窑以黄釉最为闻名,尤其是剪纸贴花黄釉器为当时独步。江西洪州窑多烧青釉制品,器形规整硕大,在南方窑场中少见。至于陕西铜川窑、山东淄博窑多烧黑瓷,就各自当地特有的粗砂黏土加肥亮之黑釉,两窑之黑瓷在唐时分外耀眼。疆域的广阔也决定了王朝各地都有可能广泛的烧造陶瓷制品,甚至有许多可能的窑场烧造地今天都不为我们所知,对唐代陶瓷的烧造窑场的研究和对唐代陶瓷艺术的研读还有许许多多值得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