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747期)日本的习俗礼仪和“好色”遗风

(李说当然747期)日本的习俗礼仪和“好色”遗风

2016-02-21 00:2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0221b.jpg

 

习俗礼仪是人们在以往千年中,依据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集结着生理、命理、地理的因素,涵盖了天、地、人之间的玄机。人们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着人与人交往的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

 

人体工程学的规范是,我们所到之处,必须要熟悉和掌握当地的礼仪,触类旁通,在待人接物中严守习俗。礼仪同时也是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特别在异国他乡,礼仪显得更为重要,入乡随俗是最为基本的守则。这次带领央视微电影中文频道和宗教文化频道在日本的系列采访中,对日本的礼仪习俗感想尤深。


20160221a.jpg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细致入微的讲究,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遇到初次见面,日本人不一定会握手,但总是以90度鞠躬表示礼仪。日本人特别注重穿着打扮。在正式场合上,衣冠楚楚,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装,女子穿和服。日本人社交习俗,可以总结出,待人处事彬彬有礼,交谈时轻声细语。从服装色系来看,白色、黄色最受欢迎。忌讳绿色、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绿色是不祥之兆。从纹饰上看,乌龟、鹤类的图腾都隐喻长寿吉利,厌弃狐狸和獾,及忌荷花图案。更讨厌数字中的“9”和“4”。从这些禁忌中可以看出大和民族的民俗、民习和民风。

 

由于对禅的崇敬,所以日本人深深挚迷于茶道,我每次到日本,总会约一些日本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来谈论茶道。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文化习俗。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日本人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中国唐代的遗风。

 

有如此体面的大和民族,偏偏又非常“好色”,这可能让你难以理解吧。其实,一个民族对于性的态度与这个民族传统的风俗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文化、性爱道德,还必须从日本的宗教信仰及风俗的角度来审视。

 

为此,我翻阅了大量的日本风俗资料,又与日本的宗教高僧请益交流,才获知日本人好色的性行为根源,特别是日本人在性事上的精神支撑。《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公元8世纪初成书的“史书”,与其说是历史资料,不如说是民俗学资料更为恰当。712年完成的《古事记》在日本的地位有如犹太民族及欧洲各国的《圣经》,而720年完成的《日本书纪》则相当于中国的《史记》,是很神圣的典籍。任何原始宗教要想成为系统的体系化的宗教必须有它的教典,日本神道因此把《古事记》奉为教典。

 

《古事记》就记载了两性结合作为宗教仪式的描述,可谓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性交启蒙教科书。在野蛮时代,宗教是人类启蒙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性的启蒙也是积极的。故事中强调男人的主动和主权,女子的被动和随应。此所谓“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义也”。

 

日本神道是以祭祀、祈祷为特征的宗教。所以形成了日本人常常集体参与各式各样的“祭”,“祭”也成了放纵的或者宣扬性开放的“狂欢节”。最早到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弥生时代的农耕部落。在弥生时代的日本,人们常常在田间小路上性交,本意并不是为了感官刺激,而是为了娱神祈祷。

 

男性器官和女性性器自古以来都作为生产的象征受到崇拜,性行为也同样被视为神圣,成为精力旺盛的标志。以男女性结合为祭,男女交媾不仅能够繁衍人口,而且能促进农作物丰收。性行为既是寻欢作乐,又是神圣生活,它融洽了人们的伙伴关系,“以修人道”,构造社会。日本神道是以朴素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的复合,它没有理论教义,它的升格不过是借鉴了中国道教一些祭祀礼仪等方面的做法。

 

在日本京都附近爱宕郡市的乡村神社,有“杂鱼寝”的风俗传承,每一年都有这么一天,按照当地的风俗,属于这个神社的村民无论男女都必须集中到这个神社的大殿上一起睡。无论是村长的太太、女儿、女用人,还是男仆人,也不分老少,大家都睡在大殿上,相互间没有禁忌和规矩,想怎么干都可以。

 

“有时江海有时山,世外道人名利间。夜夜鸳鸯禅榻被,风流私语一身闲。”这首《梦闺夜话》,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聪明的一休老年时的生活写照。“一休哥”在他七十八岁高龄,遇到了一个盲女,有了感情,他索性让自己从此坠入爱河。他还写情诗袒露自己的爱情生活,宣称“淫酒淫色亦淫诗”。日本人性开放做到了极致,也许到了极致,才能到达一个境界。

 

李建军写于日本东京2016年2月20日


二维码正确稿.jpg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