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达 戏曲人物之红妆 绢本设色 2015
热爱艺术的人必热爱生活,我其实也是一个容易头脑发热的人,2011年我充满激情地爱上一个姑娘并迅速结了婚,但当艺术家与特别世俗的人和事碰撞时,可以说让我抓狂,好在最甜蜜的时候我创作了几幅好画,《竺可桢像》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自以为是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恩师顾生岳最后指导过的一幅作品。
2012年是告别和再开始的一年,9月13日(日子谐音不错),我告别了婚姻生活,10月1日我第一个社会上的画展在湘湖美术馆成功开幕,展览以小品为主,作品一售而空。说到传统题材的小品画,我得再补充几句题外话。我们人物画专业在美院学习阶段可以说几乎全部的精力都在写生,或许画现代题材的大创作还行,但一到传统题材(造型不同,又有山水、花鸟、书法、金石的要求)就很不适应了,几乎都要靠毕业后自学成才。尤其是笔会,现场作画,从第一次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其中的变化完全得益于上百次的笔会历练。不过有学院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一直坚持画,在小品画上依然会出好成绩。在我第一个画展成功谢幕时,引领关怀我十九年的恩师顾生岳先生也驾鹤西去,他是带着一些遗憾和对我的无限期望离逝的。开始和告别总是交替进行,彷徨与信心总是如波澜跌宕,但此时的我已经不是那个期待毕业的学生,沉甸甸的东西反而会更激发我的艺术使命感,接下来的创作与艺术活动便一发不可收拾。2013年1月,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在完成画院的学术与公益任务的前提下,连续举办了三次以工笔重彩为主的个人画展,另外还与其他画友做了数十个联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学术成果,作为一个画家的知名度也相应大幅提高。我始终认为我们搞专业的还是要勤奋当头,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虽然通俗但很有道理,再多的说法与想法最终还是要通过画面来表达,灵感不是等来的,是在创作实践中找到的,有时候逼一下自己反而会激发出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