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文物不是绊脚石 更不是摇钱树(组图)

文物不是绊脚石 更不是摇钱树(组图)

2016-03-01 11:01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谢辰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近年来,不少珍贵古迹在不正当利益的驱使下被拆毁。近年来,不少珍贵古迹在不正当利益的驱使下被拆毁。

作为一个为文物奔走了大半辈子的人,我既为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也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忧心忡忡。我认为,今后的20年,是事关我国文物古迹存亡绝续的关键20年。文物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损就难以修复,就“过这村,没这店”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对此多一点清醒,多一分责任,多一些行动。

“建设性破坏”和“开发性破坏”

威胁文物生存

今天,我们很痛心地看到,许多文物古迹陷入了各种不当利益的重重围困中,要么被拆毁,要么被侵蚀,要么被占用,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总的来说,我国文物面临两大主要威胁。

一是“建设性破坏”。在一些地方,城市建设和工程项目压倒一切,文物“让道”成为惯例,甚至不经过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直接把珍贵的文物古迹一拆了之。

二是“开发性破坏”,就是把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观光、商业项目等的托底资源,用商业思维来搞文物工作,出现了一些政企不分、官商合一的管理“怪胎”和开发实体。在利益驱动下,往往像野蛮采矿一样,对文物进行过度开发利用,甚至把原本取之不竭的“富矿”毁于一旦。比如,由旅游公司兼并文物保护单位,以所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名义将文物资源作为普通资产纳入企业,进行市场化管理和经营,结果导致文物破坏。这类问题十分严重。

不管是“建设性破坏”,还是“开发性破坏”,都是不正当利益在作怪。以旅游企业经营文物单位现象为例,《文物保护法》第24条规定,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不管是旅游企业还是各种改头换面的“管委会”乃至当地政府,都无权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总之,文物事业是公益事业,绝不能产业化;文化遗产是全民财产,绝不能私有化。

在保护基础上利用好文物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文物保护需要统筹解决好两个问题: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的问题,文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问题。正确的方向是坚持保护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同时,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这个前提下争取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

参照世界经验,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是文化遗产保护较好的国家,也是世界旅游大国。这说明,只有保护得好,才能利用得好。反之,若片面地追求眼前利益,不但损害社会效益,而且归根结底还会损害长远的经济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文物就是践行科学发展,毁坏文物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需要增强文物保护观念,改变文物“让道”的思维和做法,统筹协调,让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同道而行。

我们应意识到,文物的主要价值绝非经济价值,而是文化、历史和科学价值。文物的作用在于对人民进行教育,向社会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对一个民族而言,文物是一棵“家门前的老松树”,是一棵扎根民族文明沃壤的文化之树,不是一些人眼里废弃无用的“枯树”,也不是一些人眼里可随意摆弄支配的“摇钱树”。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