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珂勒惠支版画影响中国现代艺术进程(组图)

珂勒惠支版画影响中国现代艺术进程(组图)

2016-03-07 08:38 文章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本次展览的策划总结中,介绍了珂勒惠支的创作及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与影响力。在他看来,珂勒惠支的作品结合了质朴的现实主义与奔放的表现主义风格,深刻地表现了她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其作品对生与死、悲与喜、战争与和平,尤其是对母爱及生命中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瞬间之刻画,可谓主题鲜明而又入木三分。

1867年,珂勒惠支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她生长在浓厚的宗教情感、哲学思维和革命意识的氛围中,它们在她的性格上打下了持久的烙印。13岁时, 她开始接受正式的绘画指导。

本次展览策展人、前纽伦堡国家博物馆群总馆长马蒂亚斯·亨克尔教授介绍,珂勒惠支早期成名作《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等多为历史题材。1914年,珂勒惠支的大儿子彼得在弗兰德战场上牺牲,艺术家精神受到莫大震动。此后,“母亲”成为珂勒惠支作品里的主要形象。为此,马蒂亚斯·亨克尔教授认为珂勒惠支是“全世界母亲的代言人”。

1923年,凯绥·珂勒惠支完成著名的木刻组画《战争》,表达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妇女对于战争的竭力抗议。1933年,希特勒和纳粹分子掌握了政权,大肆镇压进步文学家和艺术家,珂勒惠支被逐出柏林艺术学院,但这并未扼杀她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意志。1934-1935年间,她进行了最后一组伟大的版画创作,题目为《死亡》。以后的日子里,她致力于雕塑,直至1945年4月22日去世, 这位意志坚强的女版画家在这一天被迫放下了刻刀。

对于珂勒惠支一生的艺术创作,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作出精辟的阐释。他说:“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用了阴郁和纤秾的同情,把这些收在她的眼中,她的慈母的手腕里了。”

鲁迅曾自费出版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鲁迅认为在“女性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右”。《牺牲》的画面是一个裸身的母亲双手托起一个婴儿,望着孩子的双眼冒着怒火。鲁迅将这幅版画寄给《北斗》,是出于对柔石的纪念。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珂勒惠支和她的艺术便为中国人所熟悉和了解,并深受尊敬。现代以来的很多艺术家都受到过珂勒惠支的影响,诸如李桦、江丰、胡一川、黄新波等一批版画家的新兴木刻作品,鲜明而强烈的形象和木刻语言,便折射着珂勒惠支版画所具有的黑白力量。

珂勒惠支是鲁迅在1930年代最推崇的一位西方艺术家,他不仅经常在文章中经常提及,并在1936年自费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并收藏了珂勒惠支的不少版画原拓,他一度还通过别人介绍与珂勒惠支通信,邀请珂勒惠支为中国创作。鲁迅认为在“女性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右”。

珂勒惠支的版画在中国的首次介绍是在1931年,刊登在左翼文学刊物《北斗》的创刊号上。这幅作品名为《牺牲》,是珂勒惠支版画组画《战争》系列中的一幅。《牺牲》的画面是一个裸身的母亲双手托起一个婴儿,望着孩子的双眼冒着怒火。鲁迅将这幅版画寄给《北斗》,是出于对柔石的纪念。柔石与胡也频等五位青年作家那年被国民党枪杀,鲁迅想到了柔石的母亲以及柔石所创作过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他“偶然看到德国书店的目录上有这幅《牺牲》,便将它投寄《北斗》”。其后,鲁迅开始对珂勒惠支的版画书籍以及版画原拓的收集。

在《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中,鲁迅自己写了长篇说明“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鲁迅在“序目”中谈了对珂勒惠支的最初印象:她的版画“里面是穷困、疾病、饥饿、死亡……自然也有挣扎和争斗,但这较少;这正如作者的自画像,脸上虽有憎恶和愤怒,然而更多的是慈爱和悲悯的,这是一切‘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母亲的新的图像。”

“前言”中也提及珂勒惠支对布尔乔亚所喜爱的纯粹艺术的拒绝立场,珂勒惠支认为,她的“作品不是纯粹艺术,但它们是艺术”。她说:“我同意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在人类如此无助而寻求援助的时代中,我要发挥作用。”

评析

珂勒惠支的精神感召力

融入中国社会现代进程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副教授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女性版画家珂勒惠支,以其对死亡、战争、母爱等主题的深沉表述而震撼人心。

她笔下的人物往往眼睛深邃、关节暴突,形象概括有力,有种身处鬼域的沉郁和压抑之感。作品风格粗犷朴拙,多为黑白表达,透示出对于社会苦难以及底层痛楚与反抗的强烈体认。在带有社会批判和底层关怀的艺术表现序列中,她的作品可谓别具意味和力度。

其艺术经由鲁迅引入中国以后,对于那个时代的左翼的中国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少新兴版画家都从中得到语言和精神上的滋养,产生了大量反映社会苦难与抗拒压迫的带有强烈斗争倾向的美术作品。这种精神的感召力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中国社会现代进程的血液里,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