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在洋溢胡同家中,墙上悬挂的是吴作人1938年绘王合内油画像。 黑白照片 1947年 选自王临乙王合内遗留影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55年,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在洋溢胡同自家院子合影。 黑白照片 1955年 选自王临乙王合内遗留影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王临乙在对人物众多的纪念性雕塑创作中,对于整体有着很好的把握及驾驭能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五卅运动》浮雕中。创作于1951年的《民族大团结》和1958年的《东北少数民族工农业生产》等作品中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除去纪念性雕塑,王临乙的肖像创作也始终保持着对人物整体性的把握,偶然而表面的东西被舍弃,留下的是他理智归纳后的特征,是质朴而真实的“人民颂歌”。如《纱厂女工》(1956)、《焦裕禄像》(1956)、《少女头像》(1962)这样的作品舍弃繁琐的细节而将重点放在眼、鼻、嘴的刻画,却仍传达出对象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王合内十分喜爱各种小动物,她的动物雕塑也成为其雕塑艺术的一大特色,集中展现在“爱的世界”板块。在《豹》(1979)这样的作品中,她吸取了秦汉动物雕塑的野性美和雄伟气势,从“避邪”等传统形象中获取灵感,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之美在王合内的雕塑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不是生硬的,不是矫揉造作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王合内的作品中得到了平衡。同时,在王合内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有着中国人民的气质,这些,都是王合内怀揣着对中国这片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而竭力融入其中所得到的成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李垚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