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2016年3月18日(周五),下午2点
展期:2016年3月18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1933当代艺术空间
几年前在科恩画廊看到李文光的画,我被他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段吸引,他用钢笔、铅笔在纸张上和布上画格子,其中还有类似数学公式一样神秘的图案。
——张恩利
我在国际艺术世界工作的这些年里,有那样一些少数的机会能遇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使我立刻产生奇特、不拘一格、和完全新鲜的感觉;甚至更稀罕的是能带给我们一种奇妙而惊叹的能量。
当我最初看到李文光的作品时,看到他画面里那些紧密勾绘的几何造型,好像是为了盛开的植被而制作的线图,又好像是为了金字塔或未来建筑而做的绘图,有时候这些画面还包含了难以识别的虚拟科学方程式。我看到了一位年轻人广阔的想象,强烈的创作动力和决心。他的创作实践自信而独特,包罗着那些来自于他生长环境里的并持续创作的神秘对称构图与符号。
——邵希亚(Arthur Solway)
凿-当我们回到日常
陈一帆 策展人
从2011年开始李文光便与纸本和线条结缘。他的工作室位于上海松江的一角。每天他深居简出,以八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密度投入到工作状态中。在创作过程中,他的作品存在很大的“身体性”,而这个“身体性”在内化入作品中却再次退后,呈现出视觉上近乎真实存在的花砖形态。这并非是对环境的再现,而是日常经验在画布上的再发生。这是他独特的创作路径,也可被理解为他的思考线索,与观念无关,甚至有点反观念。他所承载的系统是以城市中的日常经验为土地,让生活经验本身连同身体的行为一起沉淀在了近乎曾经真实存在的画面纹路里。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对文化、生活的感知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在这座城市里的日常经验,让他为当代艺术在这座城市里存在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当我们回到日常,我们会发现最简单的形态里面能够囊括人性的各个层面。正如李文光的创作产生了一块块花砖的形态,用最简单的线条在画布上面开出花来。这样的形态可以成为他在作品中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尽管里面应该是最具张力的形态,但传达出的情感中几乎没有对抗,而是和谐自如地状态,一如生活中最朴实的日常体验。这样的体验对于任何人都是敞开的,甚至不需要任何说明便会产生个人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