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孤獨之眼眺望天穹——杜覺民畫評(组图)

孤獨之眼眺望天穹——杜覺民畫評(组图)

2016-03-11 11:5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2.jpg

   (一)

   (文/邵彥)面對杜覺民的水墨畫,讀者會領悟到:畫家一定有著複雜的經歷和深邃的思想。他的題材既有古典文人畫的禽魚雜畫和棲隱的文人,也有回憶中的鄉村生活和田園牧歌,有歷史上的英雄豪傑,也有底層的廣大民眾,但更多的則是無名氏的大頭像,這些題材並不是他首先使用的,但他畫出了別樣的氣度。禽魚雜畫的筆墨和立意顯然來自八大山人,也是在墨戲中揮灑才情,嬉笑怒罵,然而變形愈加厲害,孤憤感更強。文人形象或枯坐或兀立,或鼓琴或獨釣,固然可以看成畫家的自況,但更突出一種苦澀的孤傲,空白的背景已經不是藝術處理的留白,而是與個人隔絕甚至對立的整個世界,即使在平和靜坐時,臉上也只是一縷無奈的笑容。鄉村生活如露天電影,三伏天祖孫午睡等,充溢著童年的柔和溫馨,但對於早年在鄉村生活中經歷了長期苦難的畫家,這一切只是對美好記憶的片段采摭而已。歷史畫多少是畫家自己英雄情結的表述,而大頭像則表達了抽象的“人”的概念,一張張表情各異的人臉,在畫面上頂天立地,散發出攝人心魄的力量。

   畫家出生在北國哈爾濱。他出生那年,正趕上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知識份子父親不幸成為一名“右派”。也許在記事以前,他還不能體察大人的愁苦,但在1960—1962年那場大饑荒中,他一定過早地記得了政治壓力和饑餓相伴而至的滋味。到1962年,作為政治和饑餓相伴施壓的最後結果,全家由城市被遣送原籍蕭山農村,他不得不面對生活境遇的巨大改變。他7歲在村裏讀小學,上到四年級就輟學當了生產隊的放牛娃,那年他才10歲。不用上學,天天在林間山上放牧,這種生活也許更符合小男孩的天性,但問題是放牛娃一天的勞動成果不到兩角錢(一天掙2.5個公分,年終結算每個公分7分錢),一個月不到5元左右。到16歲時他已是整勞力了,各種農活無所不能,一天可掙12個公分。他後來雖然也畫牧童,但並沒有迷戀上山水花鳥畫,而是用一雙火眼金睛看人世,可想而知當年農村的田園牧歌只是表像,而勞累、饑餓和政治歧視才是生活的常態,並成為日後奮進的動力。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