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印象莫奈要来中国巡展 数字化的展览有看头吗(图)

印象莫奈要来中国巡展 数字化的展览有看头吗(图)

2016-03-21 09:06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克劳德·莫奈 由玫瑰花园望向吉维尼住屋 1922-1924 油彩、画布克劳德·莫奈 由玫瑰花园望向吉维尼住屋 1922-1924 油彩、画布

特邀撰稿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雍晴

2016年,莫奈逝世90周年。深圳市某公司引入“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以此活动纪念这位印象派大师。消息一经发布,瞬间刷屏“朋友圈”。由此可以看出,莫奈在中国的人气有多旺。但是,让众多“莫奈粉”有点小失望的是,这次来华巡展的并不是莫奈的艺术原作,而是以数字化多媒体形式展出的莫奈的400多幅“图像作品”。说到数字化的展览,其实并不鲜见,艺术展览正呈现出明显数字化的趋势。如上海世博会的虚拟游览、中国美术馆的网络虚拟展厅,还有国外博物馆、美术馆的网展等。尤其是谷歌的艺术计划,谷歌与世界各地博物馆合作,利用谷歌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以超高解析度拍摄馆内艺术名作,提供给全球网民欣赏,这无疑是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可随时观看的数字艺术展厅。从大众对艺术资源的可获取角度来看,数字化的艺术展出形式无疑是值得鼓掌的举措,方便快捷地实现人人共享艺术。

本次来中国巡展的“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一个重要的宣传点也正在于此,如果想要看完莫奈的400余幅原作,我们原本是要跑遍全世界的,而现在我们可以不出国门很方便地一次性看完。然而,问题来了——观看400幅虚拟画作的价格可不便宜,展出期间平日票价是80元每位,周末更是高达100元每位,而在日本展出的“莫奈大型巡展”,除了90幅原作外,还包含莫奈的知名画作《日出·印象》及他的收藏,曾经使用过的眼镜、画板、绘画器材等,票价折合人民币也有90元,真迹、复制品的门票价格近乎一致。那么这场“莫奈虚拟展”的含金量在哪里呢?有无看点?

商业性展览的

艺术质量有待确认

看似类似的数字化展览实则有较大的不同。比如国内外美术馆的虚拟展厅很多时候是免费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即免费给观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可获取的艺术资源。而去年的梵高多媒体展览,以及这次的印象莫奈展览是要收费的,是一种商业性的展览。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艺术展应不应该收费,而是商业利益期待在艺术展中占了多大的权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展览的质量,进一步说,这关系到艺术到底要带给大众什么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一味追求商业回报的展览必然带有使展览“变味”的隐忧。以去年的梵高以及此次的莫奈这类多媒体艺术展为例,原本尺幅不大的作品将被投影在巨幕上,作品以夸大10余倍的尺寸、更加强烈的色彩效果、立体效果呈现出来,以多媒体、灯光、音效、互动技术等多重搭建的布展方式全方位将观众包裹在艺术作品之中,从天花板到地面,观众将置身于一个预设的“莫奈的世界”中,正如主办方广告中所宣传的,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将是本次展览的重点。但所谓艺术体验就是如此吗?如此强调感官冲击力、互动体验性其用意显然与吸引观众买票入场密不可分,而使观众身临其境的追求是否会带来观看距离的消失呢?观众自主体验艺术作品的空间又在哪里呢?展览呈现中有选择性对作品效果进行放大,再加上音乐的煽动,观众更像是在观看一场以莫奈或梵高为主题的好莱坞式感官大片。

当艺术品以指定的面貌精确地传递到观众眼前,观众在观看艺术品时丧失获得独特自我感受的可能性时,这就是艺术展的一种“变味”了。而这也是多媒体展示中无论多高像素也无法弥补的艺术品的“失真”。正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范美俊在采访时所指出的:“艺术展览如果有意识形态或者广告、宣传等功利性诉求时,在选择数字化的产品、作品时,肯定会暗藏一只看不见的‘手’,而诱导观众沉浸其中,甚至进行催眠,与游戏的某些功能类似。如果不加辨别思考,一味被动接受,就可能成为业界所称的‘网络植物人’。随着目前展览数字化趋势发展下去,加上越来越强大的技术力量,一方面,一些原本并不那么好的作品可以被那只看不见的手选择、操作为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被展示技术强化的展览也必将导致公众感受艺术作品的神经末梢逐渐麻木,从而只会接受越来越重口味的东西,这对艺术来说将是灾难性的,而且会模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人变得轻飘与迟钝。”由此看来,在“一次性看完莫奈作品”的优势背后,数字化艺术展览也有值得警惕的不足,而艺术展览的公益性与商业利益期待的关系(很多时候呈现为矛盾)在商业性质的多媒体艺术展览中尤其应该审慎对待。

看展览不是看热闹

还要学会欣赏

本次“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在大众中掀起的超高热情度也提供给我们一个重新思考艺术品原作与作品数字化关系的契机。排除因过度商业化“变味”的数字化展览,仅仅就作品数字化和原作来看,是否有了高清的、可随时获取的数字化艺术品,艺术原作就可以真正束之高阁了。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蓝庆伟认为:“从本次莫奈展览售票买卖的动作中,我们既能看出‘莫奈’的价值也能看出观众获取观看‘莫奈’的愿景,而这一切都是基于莫奈及其原作。无可否认,新技术在推动事物认知上发挥出很大作用,这得益于版权复制和媒介传播。然而电子展示不属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的范畴,更去掉了欣赏的基本要素,电子展示属于图片展示多样化的一种。如果因观看了电子展示的莫奈作品而放弃对其原作欣赏的追求,则是欣赏的本末倒置。”简言之,原作意义无法替代,更不能让“热闹”替代了欣赏。

在笔者看来,对原作意义的强调并不是要树立艺术品充满神秘的权威性,也并非要让大众重新膜拜于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面前,而是要强调艺术观看中作品与观看者之间个人化的、独特的、深度的、不可分享的体验。在今天一切信息、资源都唾手可得的技术时代,艺术品的数字化在带来大众艺术普及的同时也迅速地将艺术品转化成了信息,很多时候艺术品的数字化激发出的是占有资源的冲动,而非欣赏、体验艺术的冲动。正如蓝庆伟馆长所说,“大众对此次莫奈艺术展报以如此高的热情度,是源于莫奈及其原作,是渴望与莫奈艺术进行对话、交流、私语。否则,在网络上或画册上均能看到莫奈的作品,花钱到现场、哪怕是多媒体展示的现场,观看的意义何在?

来源:美术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