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艺术品市场进入困难期 亟待法规完善(组图)

艺术品市场进入困难期 亟待法规完善(组图)

2016-03-21 09:32 文章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莫迪利亚尼《侧卧的裸女》值1.7亿美元。莫迪利亚尼《侧卧的裸女》值1.7亿美元

在他看来,在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大的背景之下,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如以“三假”为核心的诚信机制问题,以投机为核心的定价机制问题,以礼品泡沫为核心的退出机制问题等,已经到了依靠市场体系本身难以消解、难以破局的局面。

办法 鉴定评估等服务的机构也应负相关责任

作为1994年首次颁布,2004年第一次修订,到1月18日文化部令第56号发布,3月15日实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完善。通过收藏周刊记者的比对,本次《办法》较第一次修订版本更加细化了相关的职责与惩罚方式。

例如明文规定禁止经营“伪造、变造或者冒充他人名义的艺术品”,不得有“向消费者隐瞒艺术品来源,或者在艺术品说明中隐瞒重要事项,误导消费者的“伪造、变造艺术品来源证明、艺术品鉴定评估文件以及其他交易凭证的”行为等。

其中,针对目前市场鉴定证书满天飞的现状,《办法》也对有关艺术品经营单位从事艺术品鉴定、评估等服务的机构,进行了责任划分。这样将会是对于泛滥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一个诚信挑战,尤其是对一些“专家团”的忽悠,将会是一个打击。赝品和假画泛滥,一件艺术品真假难辨,各路专家说法不一,收藏者和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消费者在购买时,机构很难出具大众认可的作品源头的证明。但同时对于第三方鉴定机构而言,也将会成为最有效的“法律”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办法》较上一次更加明确了惩罚制度,违反其中条例,《办法》中明文指出,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或者依法授权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执行相关惩罚。

争议 艺术家能否自证?第三方鉴定机构如何构成?

从199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拍卖法》中,“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条款一直是拍卖行业备受争议的条款。

而本次办法则明确提出,拍卖行应当“尽职调查”提供“艺术品创作者本人认可或者出具的原创证明文件”“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以进一步推动市场的信息对称化与交易透明化。然而,这个问题难免又回到了“艺术家本人能否”自证,“谁才是权威的鉴定评估机构”等近年行内争论不休的老生常谈的话题。

西沐称,这种真实性,是一种程序性真实,而不是很多人以为是对结论负责,即对结论的实质性真实。

精诚所至拍卖总经理陈绮雯告诉收藏周刊记者,所谓“尽职调查”,卖得好的画家不可能给拍卖行出证明。对于画家来说,证明自己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作品,是很大的工作量。“因为画家的职责不在于鉴定。”

而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则直言,“画家出尔反尔,前后矛盾的情况早已不鲜见,让画家鉴定自己的作品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对于办法提及的“第三方鉴定机构”,陈绮雯也表示无奈,她称“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评估机构或第三方也不具备这样的资质,它们出的证明买家根本不认可。再厉害的鉴定专家,也就是对一两位艺术家有深刻研究,谁敢说自己什么艺术品都能鉴定呢?哪怕有,也都是自吹自擂的。对于这样一个所谓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专家如何构成是个大问题。”

有拍卖从业者称,在未实施《办法》之前,拍卖行也一直在做有关拍品的来源工作,能呈现的,都在努力,但不能呈现的,似乎有了规定也难以推进,“因为在拍卖行业有为买卖双方保密的义务。”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