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从明清时期开始人类文化大幅提高,开采运输技术越发成熟,明代开始对外开通海陆贸易大量珍贵玉原料及宝石进入国内,冶金技术提高雕刻工具大大 进步,国外的先进技术及技术人员进入国内,郑和七下南洋的收获远不止此,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文明进步,人类视野开阔、思维发达、心胸与思想广袤辽阔, 人们更加注重如何享受生活,更加追求艺术欣赏陶冶情操,明清时期的玉雕工艺绝大部分还是延续古玉雕刻的技法,但是不论从雕刻工艺或质地成色来看都远高于高 古玉及古玉,非常具有收藏价值,明清二朝的帝王都极为爱玉,因此这时对玉器的广泛使用是其他时期无法比拟的,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康熙至乾隆年间,这段时期国 富民强,文化艺术达到鼎盛,玉器的用料及雕刻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工匠们不仅雕刻当时风格的玉器,更加喜欢将高古玉时期常用的艺术图形与当代 的玉器器型与图案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玉器的历史内涵以文化修养,由此也可以看出,由于高古玉器浓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艺术修养,从古至今的人们皆是欣赏 和喜爱的。在出土及传世的清朝时期的玉器上我们可以看出,玉的选材精细,多为硬度密度较高的和田玉,土蚀土沁的现象极少,所使用的雕刻工具十分先进,雕刻 技法更是独特细腻。
因为玉的稀缺性,在古玉时期玉的社会地位一直很高,是装饰佩戴、生活器具以及祭祀随葬的重要器物之一。时至今日,玉仍然被人们视为可以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珍贵宝石。
现在虽然开采技术及雕刻工具先进,但现代玉器在艺术欣赏力和文化涵养方面远不及高古玉及古玉,雕刻的图形是单一的传统文化,固执死板完全没有高古玉和古玉 的流畅及底蕴。现代人所谓的玩玉,根本不可能达到古人们所说的人玉合一,古玉通融。古时的雕刻工匠们,可以称之为艺术家,他们除了有很深的雕刻功底外,还 努力钻研历史文明,创造新的雕刻技法,升华自身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修养,每个工匠对待玉的态度是崇敬而虔诚的,认为能够制作玉器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而现在的 雕刻师只是在迎合市场需求,完全不钻研思考如何创新,一味的使用仿古图形,雕刻出来的玉器却是形似而神不似,丝毫没有高古玉或古玉的神韵在其中。这种四不 像的玉器在当今的玉器市场上占据主流位置,这是一种可怕的趋势,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如果优质的玉材得不到完好的使用,中国独有的玉器雕刻技法以及传承至今 的玉文化,或许将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