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大师的赞许和厚望,没有让蒋频轻飘起来,反而使他感受到沉重的压力,闭门思进,潜修苦索,追根逆源,不遗余力——古往今来北碑南帖,广览博取悉心研究,去粗取精化为己有。
随梦想前行,这是蒋频最大的快乐。
文与章
一种精神境界
展览当天,蒋频分别向母校富阳场口中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捐赠新书《说说书画名家那些事》。展览现场,许多观众拿着这本新书,听蒋频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书画鉴赏课。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说说书画名家那些事》,是蒋频积数年之功写就的一部以人文美学的视野评述中国古典书法、绘画艺术专著。该书以史为经,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审美为纬,描述了中国艺术史上每一个重要的节点。书中,蒋频每写一人一事或一个节点,都能以动人之笔紧紧抓住读者的情绪。以灵动的叙事方式写画家的人生,又加以恰当而简洁的点评,读其文不仅是一次愉悦的享受,亦可作一次艺术史的审美巡游。
作品背后是否有性情,有胸襟和旨趣,是评判其艺术作品的首要标准,而人们在作品中遇见的蒋频,和在生活中遇见的蒋频,一旦同构在一起时,就会知道,我们不仅是在读作品,也是在读一个艺术和人生共享的生命世界。中国文人历来是重视立心的,心气和心力,也一种精神境界,这是写作、书法、绘画的根底,故中国艺术不向外求娱乐,而向内求修养,最终希望于人生即艺术,把艺术和人生看作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讲求字外功和综合修养的蒋频,在数十年习书画之余,除了创作还精鉴赏、富收藏,近些年又潜心于学术研究,出版了《中国书法名作鉴赏》《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江湖夜雨十年灯》《古今百家名联墨迹欣赏》《历代金石翰墨名家逸事》《释书论画》《印人逸事》《印艺千秋》等多部专著,以虔诚的心态转入到人文艺术和书画理论的深层思考和实践中。
“当看到他取出厚厚一叠打印的书稿时,我一点也没有感到惊讶,反而觉得有如此收获,是他多年追求的必然结果。”韩天衡在为爱徒的序文中这样写道:“我审读《印艺千秋》,深以蒋频能另辟蹊径,以人文美学的维度写出自己的风格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实属不易。”
展览现场,韩天衡翻开《印艺千秋》慢慢道来:蒋频除了从学术和艺术上对篆刻进行了发微探幽的研究外,更多地则是展示他的擅长——以主流的学术观点作出富含人文意味的新解读。他写的古典篆刻评说,更多的是写出了篆刻家丰富曲折的人生故事。有人生,才有艺术——这也是贯通中国书画的一条精神线索。
“正因为蒋频的理论基础扎实、学养丰厚、艺术思维活跃、审美视野广阔、文化理念更多元,所以他的书画作品就滋长出那份隽永蕴藉的内涵,拥有了高尚意趣的文人气。”赵长青感言,今天的蒋频书画个展再次呈现在大家面前。感受他的笔墨情怀,从中读出一个本真的蒋频。
“我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迷入这条书画山道的。”蒋频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见大老远的地方有一座神奇的山,山顶上生长着一片神秘的野果林,那些野果红黄蓝紫,含露滴翠,散发出阵阵幽香……
然而,梦毕竟是梦,终究是要醒的。虽然蒋频不可能在梦中采撷到那令人神往的艺术之果,但是,正是从这看似荒诞的梦里,他悟到了前行的方向,迈出了幼稚但却是倔强的脚步。
可是,透过唐云艺术馆玻璃窗眺望西湖,蒋频发现远山居然还是那么遥远。因为他深知那山的神奇——它不是每个人都能攀登上去的。珍藏于心底的唯一愿望,就是不断修行不断攀登,离遥远的山顶近些,再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