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谭平对话卡斯特利: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

谭平对话卡斯特利: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

2016-03-29 08:33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谭平对话卡斯特利(上海站)

艺术家:谭平、卢西亚诺•卡斯特利(Luciano Castelli)

策展人:黄梅

开幕座谈:2016年3月27日(周日) 14:00-15:30

开幕时间:2016年3月27日(周日)16:00

展览时间:2016年3月29日-4月5日

展览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市长宁区金珠路111号)

将中国艺术家谭平的抽象作品与瑞士艺术家卡斯特利的“具象”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话,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因为一般人通常认为,中国的当代抽象艺术来自西方,西方的当代艺术不再具象。这个系列对话展览的第一站于2015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顺利举办。随之而来的第二站即将于2016年3月27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两位艺术家将在上海站的展览中首次展出一批合作作品,以期引发有关中西艺术更为深度的对话与讨论。

本次上海站的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北京站展出方式的再度呈现与延续——中国美术馆的展厅里,卡斯特利的作品在墙上自动旋转着,而谭平的作品平躺在地面的立方框架上,两位艺术家通过截然不同的作品与表达方法,向观者打开一种基于“对比”的观看方式;第二部分则是有关两位艺术家从未在北京展览中呈现的最新作品的对话;而备受期待与关注的第三部分即是即将首次呈现的两位艺术家的共同创作。伴随2015年中国美术馆展览的闭幕,深感“对话”尚未尽兴的两位艺术家在谭平的工作室开始了第一次的共同创作。卡斯特利先生在游览北京时受到故宫内仙鹤铜雕的启发,他选用中国的毛笔与墨汁,并在创作开始前准备了多幅绘有仙鹤身姿的小稿,而艺术家谭平则不抱任何准备,依然使用炭笔和线条来对抗卡斯特利仙鹤的进攻。在这种你来我往的不断创造中,两位艺术家留下了6幅双方联合签名的艺术作品,不仅为艺术、也为全球人类提供了一幅生命同行的范本。本次上海站的展览就将展出两位艺术家第一次的合作作品。同时,两位艺术家的合作还在以新的方式深入着,在此次上海之行前,卡斯特利先生在瑞士准备了一批新的创作,他在画面上布满了谜语与机关,却没有告诉谭平先生他的创作动机,等待着谭平先生去完成这些作品,去回答这些绘画所留下的谜题。

同时,该展览的第三站预计将在2016年12月8日在瑞士苏黎世市立当代艺术美术馆(Helmhaus)启幕。馆长Simon Maurer先生在亲临北京站开幕式之后,还将应邀出席本次上海站的开幕。

特别感谢瑞士文化基金会对本次展览和相关活动的支持。感谢中国文奇首艺、中国今格艺术中心与瑞士名表宝齐莱的赞助。

卡斯特利——不断旋转的自我形象

卢西亚诺•卡斯特利运用多种媒介如绘画、摄影、影像和雕塑进行创作。在卡斯特利的许多视频、摄影与绘画作品中,不同形式的自我形象是他的工作重心,作品中展示了他的不同特征与各种角色。1972年他年仅21岁就入选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1978至1990年期间,他搬到柏林生活与工作,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众所周知的“新狂野”与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的代言人。柏林之后,卡斯特利在巴黎生活与工作了整整20年,沉迷并发展他的“旋转”绘画。如今,卡斯特利主要回到瑞士苏黎世生活与工作,仍然保留巴黎的工作室。

谭平——日臻个人化的表达

从告别现实主义,走向抽象,再到向西方学习,然后向传统回归,谭平的艺术思想里始终有两个原点,一个是立足于西方现当代艺术形成的参照系,反观抑或反省中国的文化传统;另一个是从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出发,与西方拉开距离,形成个人化的修辞与表述,并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在西方与东方,现代与传统所形成的张力中,谭平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切入角度,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验;不追求赋予作品太多的意义,反而是不断地“净化”,不断地做“减法”,在至简至纯的风格变化中,日臻进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境界。

策展人黄梅

黄梅女士出生于中国,中国著名北京大学毕业,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硕士。

1997年获得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艺术教育博士。在德国生活二十余年。她是策展人,曾策划多个大型中国德国对话展览,她是美术专著《展览实践手册》等的译者,同时也是小说《结婚话语权》作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