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谭力勤:思维艺术的方式需大胆转变(图)

谭力勤:思维艺术的方式需大胆转变(图)

2016-04-11 09:04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广州日报:奇点降临之后,艺术会发生怎样的蜕变?

谭力勤:目前奇点艺术研究大多为概念构思设计和预测阶段,有些构思作品需要等待技术的成熟才能完成。我的研究是让艺术家做好准备,迎接该时期的来临。但奇点艺术的蜕变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所有艺术材料都是智能的,比如油画布、画笔、颜料都可以拥有智能。它们可以自我调整结构和色彩,富有力度和情感,甚至具有自身学习能力。

2。生物技术将使具有生命的生物体发生巨变,人类会和纳米机器人融合从而变为后人类;只要人类愿意并立法允许,动物和树木都可以拥有高智能。

3。还有纳米技术,它可以创造世间的一切,当然包括艺术。全沉浸式虚拟技术突破,使人类可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奇点艺术时代收藏方式也将巨变

广州日报:用酷炫科技创作的艺术,是不是比用毛笔、刷子等架上艺术更好、更打动人?

谭力勤: 从艺术角度来看,它们没有优劣之分。新的生产力确实会淘汰旧的生产力,但艺术中,新的和老的可以同时存在。运用先进科技进行的创作,也不见得比架上艺术更打动人。但艺术要创新,人类要进步和变化,就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而且,我要提醒大家,即便是老的创作方式,在未来也逃不掉技术奇点对它的影响。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画笔、画布本身都有了智能,除非你刻意抵触它。而且,技术奇点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到来。

广州日报:艺术的表达,观念更重要,还是技术手段更重要呢?

谭力勤:两者都重要。但我知道在当代中国的艺术界,比较重观念。但科技正在冲击整个世界,作为艺术家,完全回避这件事,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在SIGGRAPH(一个集科学、艺术、商业于一身的CG展示、学术研讨会)做过评审主席和项目负责人,该机构对艺术品的评审标准就是艺术家呈交艺术品时,必须同时附上观念阐述和技术阐述。观念上需新的思维,技术上也要有新的应用或创新。

广州日报:当奇点艺术成为未来社会主流,它会不会对艺术品收藏市场也构成冲击?

谭力勤:在奇点艺术时期,收藏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都是实物收藏,未来会有纳米收藏形式,把所有的藏品放在一个微纳米尺度的小地方,需要时拿出来,用纳米技术扩大便可。虚拟现实收藏则是另一形式。

未来工具很智能

写生素描无需学

广州日报:目前国内艺术界,架上艺术仍是主流。现在提出更加富有科技色彩的“奇点艺术”概念是否为时尚早?

谭力勤:在“85思潮”的时候,我曾发表一篇名为《中国艺术的未来特征》的文章。我有一个基本观点——未来指导现在,并预测即将到来的艺术社会会发生的事情。这篇文章当时获了奖,但遭到很多人反对。但其中的许多预测,十年之内基本上全都实现了。

美国许多未来学家都是对未来充满敏感性的人,往往在当下的现实中显得比较突兀。着眼于未来和着眼于当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而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让未来指导现在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文化中强调的是面向过去,让历史、经验、教训指引我们。而我反复强调的思维方式是:让未来指导现在,历史只能给我们提供参考。

在西方,很多人在研究未来,包括艺术领域,最突出的是建筑未来学。事实上,艺术史上很多艺术的大转向,都是受建筑哲理的影响,比如后现代主义。这是因为西方建筑学从古至今都有研究未来的传统,此外,建筑本身受科技影响力度大也是缘故之一。但最终,建筑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也可以这样说,建筑未来学引导了建筑艺术发展的方向,建筑艺术又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转变。

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大家都很实惠、很实际,艺术界谈的最多的都是钱的事,谁有心境去研究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研究未来艺术的形态,就显得特别异类。

我深知这个未来艺术研究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不仅不是太早,还极为迫切。我们不能老跟着别人走,不能老等到他国进入强智能时代而迅速制作奇点艺术的时候,我们才跟上。目前我们的艺术界——包括理论界,对技术的歧视和排斥太厉害,当然也有不少有远见的艺术前辈和年轻人在呼吁未来艺术的研究,从而指导今天艺术的全面发展,如彭德和皮道坚教授。但由于大多数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对目前世界的技术发展没有兴趣,这种呼声得不到重视,其实这会阻碍中国艺术的发展。我希望以我的研究,以“未来指导现在”的观点,引起部分国内同行对未来艺术研究的兴趣和注意力。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