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组图)

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组图)

2016-04-19 09:15 文章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伯乐相马图

开创陕北山水画创作之先河

石鲁,原名冯亚珩,出身书香世家,因排行第九,顾有“冯门九子”之称。在新思潮中,石鲁阅读了大量关于鲁迅、巴金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崇尚石涛和八大山人 的艺术风格,也就在这时,他自己的艺术观开始萌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石鲁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社会。1940年,满怀理想和艺术追求的石 鲁奔赴陕北延安,进入陕北公学院学习,并在此时正式更名为“石鲁”。

生活在陕北的石鲁,日渐萌生了用画笔记录陕北辽阔风貌的想法。这个选择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壮举。因为陕北高原的绘画技法在古人的画谱里并无详细记载,创作起 来无古法可遵循,而其苍山如海,原驰蜡象的特殊地域性,对于画家的表现,也是一个难题,但是,石鲁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说:“生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就 会感到传统画法有些无能为力,需要创新方法。对传统要活用,比如表现陕北高原,古人的皴法没有合适的,这就要研究皴法的来源,在自然中寻找新的皴法,以自 然的结构特定来提炼。”

在此后漫长的创作期,石鲁始终遵循“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创作原则,通过常年在陕北的艺术实践,画了大量的写生画。在面对未知的笔墨表现时,他直接对景写 生,上下而求索,摸索着新的表现陕北高原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画先有二观:日观物,日观我。观物以探真,观我以通德,而后始可言美矣。物为画之 本,亦像也,我为画之神,亦彩也。有物无我不足为通理想,有我无物不足以达真实,故二者当做辩证观,变化之美,即一加一等于三矣。”

在寻求陕北高原的技法表现中,石鲁深研古人画理,加之以自然为师,后而得之。“陕北高原虽树少,但也有生气,它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陕北人也和山水一样纯 厚。”怀揣着满腔热血,石鲁的《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南泥湾途中》等作品,以一种开天辟地的效应展现了陕北。而石鲁不拟古人而又似拟 于人,拖泥带水的笔墨,则被后人称之为石鲁的“黄土高原皴”。而石鲁的不懈创作,不仅为传统山水画表现陕北高原寻找到一种特有的笔墨表现程式,也为传统山 水画发展弥补了一个空白。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