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贾方舟:当代艺术中的社会主义经验叙事(组图)

贾方舟:当代艺术中的社会主义经验叙事(组图)

2016-04-20 09:08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9、《此人出售,价格面议》(朱发东)

《此人出售,价格面议》(朱发东)《此人出售,价格面议》(朱发东)

朱发东的《此人出售,价格面议》,作为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在我来看在其行为背后要说的话就是“主体精神”的丧失和“个体价值”的无意义,也就是对作为一个“人”的无望。一个没有主体精神和个体价值的人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意义到可以被当做商品出售。以集体主义为准则的社会主义无视“个人”的意义,这是最令人失望的事。爱因斯坦曾说:“只有在文艺复兴使个人有可能不受束缚地发展自己的时候,欧洲文化才在打破令人窒息的停滞状况方面取得了最重要的突破。因此,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如果国家变成主体,个人却沦为惟命是从的工具,那么所有好的价值就全部丧失了……只有在人类社会达到足够的开放水平、个人能够自由发展自己能力的时候,人类社会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就”。⒀ 这和马克思所向往的共产主义时代每个人都将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那样一种景况是完全一致的,但社会主义给予我们的经验却不是这样。

10、《讲话》(徐冰)

艺术家用自己创造的新英文书法来书写《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于何种意图不清楚,但他呈现的经验一定是社会主义的。“讲话”是社会主义的经典文本,是作家艺术家的《圣经》,所有经历过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作家艺术家无不以其为最高宗旨。有趣的是艺术家旧话重提,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重新书写这部本已被遗忘已久的《圣经》,有一种严肃的滑稽感。但不论艺术家的态度如何,作为一种生存经验却是无疑的。

11、《第一个知识分子》杨福东

艺术家在他的摄影作品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受伤害的知识分子:他被打得头破血流却找不到伤害他的人是谁、在哪儿?手里拿着板砖却茫然四顾,找不到复仇的目标。汪建伟在《政治的皱折》一文中精彩地描述过这种尴尬:“在这个被皱折吞噬的空间,寄生了一个空隙的战场。在这个地带,我们很难按照旧的规范确定敌我双方的界线,我们也无法划分危险与安全的区域,这个空隙中的敌人经常在我们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伏击我们,让我们措手不及,他们好像天生具有隐身术,使我们身中数枪却不见他们的面孔,或者说我们找不到向我们射击的枪口,但是我们的内心要求我们需要知道敌人是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快速辨认的面孔——敌人的面孔,使我们的仇恨有目标。”⒁ 知识分子常常就是处在这种被暗算的恐惧之中。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