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分化早已经开始,分化趋势自去年开始又有新进展。表现在:首先,市场成交规模分化严重;使全国拍卖行“强者越强”,“弱者更弱”。2015年,很多中小型拍卖公司因客户与拍品匮乏而无法举办拍卖会,更有甚者,因无力为继,面临倒闭窘境。其次,地域分化有了新进展。表现在地域分化有了新变化与发展。一开始,拍卖区域分化的主要走向,是区域拍卖力量不断发育、发展与壮大,从而不断分食重点拍卖资源聚集区的份额及大的品牌企业的份额。而最新的区域分化进展则有所不同,主要趋向是重点区域品牌企业下沉并区域化,区域分化更多地开始表现为品牌对区域拍卖资源的聚合,这具体体现在:一,拍卖资源不断向经济中心地域和影响力大的品牌拍卖公司聚拢。拍卖资源的区域化聚集态势的方向:在2011年前后,拍卖资源的区域化主要表现为区域拍卖企业不断崛起与发展,拍卖企业区域格局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但进入调整期后,特别是2014年以来,拍卖资源的区域化主要表现为大的拍卖龙头企业与品牌,不断下沉,进一步区域化发展,也就是说,拍卖资源的区域化越来越聚集在品牌企业发展这一态势中。从全国范围看,经过多年发展,最优质拍卖资源主要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城市,主要拍卖亮点也都集中在这类经济中心型城市的几家在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拍卖企业,如地处北京的嘉德拍卖、保利拍卖等。二,拍卖公司向外拓展。一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拍卖公司,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纷纷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的形式,积极地将触角拓展至地方性拍卖资源丰富的城市,从而实现品牌的区域化发展。
中国拍卖业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在行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已表现出强烈危机意识与巨大发展压力。在当下,中国拍卖企业,越是优秀的企业,就越有一个急迫需求,那就是需要转型,但关键是,最让他们焦虑的不是别的,而是如何转型?转型的方向是什么?或者说,在新常态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最新战略路径,有哪些?如何走?
面对问题与压力,虽然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有其特殊性,但总的来说,探索的脚步已在悄然进行,各大拍卖公司都在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选择与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型之路。目前,从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板块的实践基础看,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应积极强化以下六方面的发展战略取向:
更多介入资本市场,主板与新三板会是主要阵地。独立上市与股权并购及购并是主要手段。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活跃发展,以及平台化创新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艺术品拍卖创新业态与产品,特别是:第一,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过程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资产化中间产品平台,推动艺术资源资产化及其消费业态不断丰富、不断向纵深发展;第二,围绕艺术产业企业上市(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或是以新三板为平台展开股权整合与并购业务,推动业态融合进程加快;第三,以P2P、艺术众筹为主体的互联网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正在起步,发展势头迅猛,都将推动中国艺术品拍卖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