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打磨农具五十载 收藏木器传后人(图)

打磨农具五十载 收藏木器传后人(图)

2016-04-26 09:21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花费上百万收集百余件木器农具

那个年代,虽然松岗木器厂生产农具的任务重,但丝毫没有放松给工人的要求。“我们做木器农具,对工艺要求非常高。我们做木桶、做木凳,有一点不光滑就要返工。”文叔回忆。由于技艺出色,他还当上了车间主任和验收员,专门负责检验农具质量,指导青年工人生产。

改革开放以后,宝安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松岗不再是农村,木器农具也开始被慢慢被淘汰了。松岗木器厂关闭后,文叔被安排到了电机厂工作。但每当想起那些 木器农具,他都很怀念:“我做农具做了几十年,现在农转非,深圳没有农田了,农具很容易失传,我的师傅和很多当年的同事都去世了,会做的人也不多了。如果 我不做点保护性工作,后人可能就再也看不到木器农具了,太可惜了。”

有了这个想法后,文叔开始四处找寻木器农具。他一次次走访周边的农村,又向朋友放出消息,哪里有农具就告诉他花钱买也可以,他还自己动手,做出了不少现在已无法收到的农具。

收集农具是件很困难的事。农转非以后,松岗的很多木器农具都被当柴火烧掉了,即便附近的农民家里有一些,也大多舍不得送人,这种情况下,文叔就让农户出 价,多少钱他都愿意买。文叔还不惜重金,请一些老师傅出山做农具,“有一年,我花了一万多元请一位80多岁的老师傅做了一个磨豆腐的农具,现在老师傅已经 过世了。”文叔说。他也还记得,曾想收集一架明朝后期的水车,但水车是主人的传家宝,多少钱都舍不得卖,但那台水车实在太漂亮了,最终文叔还是花大价钱、 不计成本地把水车收了回来。

很多农具收回来以后,因为年久失修,破破烂烂,文叔就亲自动手维修,“很多老师傅已经过世了,如果我不修,就没人会修了。钱可以慢慢赚,这些东西没了就没有了。”说起这些,文叔总是无限感慨。

多年下来,文叔收集到的木具农器已超过百件,花费在这方面的费用也已超过百万元。

3。“我不做,就没有第二个人去做”

在收集木器之外,文叔还用几年的时间制作了两本木器农具图册。翻开图册,里面是用铅笔绘制的大大小小的农具,并且用工整的蝇头小字标上比例,在旁边列出材料名称、制作方法和工具用途。

在文叔做木匠时,工厂是没有设计图的,大多都是依靠经验去做,但是,为了更详尽地展示木器农具的结构和制作工艺,文叔愣是凭借着记忆和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自己画出了各种木器农具的结构图,希望和收集到的农具一起,留给后人。

多年来,不是没有人劝过文叔,让他放弃这件事,安安心心地度过晚年。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退休之后,大多打打麻将,旅旅游,有时候也会约文叔一起,但是他都拒绝了,继续埋头在木器农具研究之中,孜孜不倦。

为了保存农具,文叔在家附近租了一间仓库专门存放收藏的农具,但由于仓库地势低洼,雨水又多,农具很容易受潮。而仓库面积不大,很多农具都杂乱地堆放在一起,也不利于农具的维护和管理。

现在,文叔最大的理想就是把这些农具从自家的仓库里搬出来,在松岗建一个木器农具博物馆,博物馆中再陈列几个木工制作的体验点,让参观的人能体验到木工技艺。“农具博物馆会告诉现在的年轻人过去农民是怎么生活和生产的,对松岗、宝安、深圳都很有教育意义。”

不久前,“木器农具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宝安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文业成是传承人。而文叔,还在“建设木器农具博物馆”的路上跋涉着。

文叔说,木器农家具的种类一共有300多种,他现在只收集到了100多种,要将300多种全部收齐估计至少还要五年时间。“相当长的时间我们都用这些农具 种田,在这个年代已经没有了,老工人也去世了,我们是最后一辈。农具收回来以后还要维修,工作量很大,但是如果我不做,就没有第二个人去做这件事,这些都 是教育下一代的财富啊!”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