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三进拍卖场的曾巩《局事帖》鉴赏(图)

三进拍卖场的曾巩《局事帖》鉴赏(图)

2016-04-27 09:10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是说与对方最后一次见面,听他有益的议论已经三年过去了。一个‘远’字,既指时间,也指距离,他们二人不在一个城市,见面并不容易。

“‘跧处穷徼,日迷汩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指自己外放于偏僻的他乡,整天埋没于繁忙的官场事务,哪里有什么快乐啊!

“‘去受代之期虽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朝廷指定的任期已非常近了,但接替我的官员却一点没有消息,早晚都在等待着。

“‘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如果能离开这旷日持久的外放,当然是出自贤者的帮助。

“‘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夏秋之交,将便道来府上当面致谢,以表示我的感激之情于万一。

“‘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希望你多多保重,并早日得到升迁的机会。”

对于曾巩写信的时间,尹光华先生考证后认为:

“‘运勾奉议无党乡贤’——‘运勾’、‘奉议’是曾巩同乡无党的官职。而‘奉议’这一官名,因避宋太宗赵匡义名讳,从太平兴国元年(976)起改称“奉直郎”,直至元丰三年(1080)九月官阶改制,才恢复这一官职。此前一百余年,没有奉议郎之称。曾巩在本札末已用此称呼,说明它书于元丰三年九月或九月以后,而当年十月二十六日神宗已召见曾巩,‘赐对延和殿’,并结束了外放生涯。因此,这封信只能书写于九、十月间。由于信末已写明‘二十七日谨启’。而九月至十月二十六日之间只有一个‘二十七日’,即九月二十七日,它便是书写本札的确切日期。”

三、收信人与写信时间的考证

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研究考证后认为:

“此幅书札是曾巩目前所发现的唯一墨迹,一时间大家对作品材料不知其详,有些鉴定专家认为是藏经纸,也有人为是抄书衬纸。看到这些专家们不知所踪,经请教书画鉴定泰斗傅熹年先生,傅先生认为他是书写在一页宋版书的背面。经查曾巩书札是写在《三国志·魏志·徐奕传》卷二十第十页残纸上,而书纸版芯书口处有刻工“王宗”款识,王宗是南宋高宗绍兴年(1131-1162年)刻工,北宋的曾巩怎会写在南宋刻本书纸残页上?这又如何解释呢?

“我查阅了宿白先生《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P19,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官刻本镂雕《三国志》、《晋书》···,咸平三年(1000年)诏选官样校《三国志》、《晋书》、《唐书》···。因此可以得到一种解释:高宗绍兴年间王宗复刻《三国志》,但是,靖康之后,汴京一片废墟,基本上这些雕版都毁于战火。就算没有被毁,也不可能将如此沉重的雕版运往南方,从字口来看又不像复刻雕版。

“我经傅熹年先生指点查找上海博物馆所藏《宋人尺牍·王安石集》,整套文集都是刻在宋人尺牍之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曾巩的作品《局事帖》,就像宋人尺牍被刻成《王安石集》,在绍兴年间被后人拓印,王宗所刻《三国志》一书。

关于《局事帖》的写作时间,朱绍良先生认为:

“经查曾健峰先生所作《曾巩年谱》及《宋朝政要策》记载,曾巩是熙宁二年51岁(1069年)赴越州(今绍兴市)做通判,熙宁四年53岁(1071年)六月离越州赴齐州(今济南市),直至熙宁十年曾巩分别任襄州知州(今襄樊市)、洪州知州(今南昌市)。根据《局事帖》中的“受代之期”判断,当为赴越州第三年,也就是熙宁四年所写。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