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非遗艺术品焕发新活力

非遗艺术品焕发新活力

2016-05-05 08:37 文章来源:温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与此同时,市场也对非遗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和交易模式不断创新。4月18日上线的“南方文交所群珍荟萃文化艺术实物交易中心”就是这样的平台之一。

据介绍,该平台依托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广东省文化产业功能服务平台的高度,将各省优势艺术、手工艺、非遗等门类的实物作品资源聚集到“群珍荟萃”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同时,联合各地文化企业,搭建线下实物交流体验中心,实现实物交易的O2O模式。

去年底,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同阿里巴巴首次推出非遗相关的产品,将非遗手工艺通过众筹方式让互联网的用户参与。目前,阿里拍卖会入驻了121位省级、国家级传承人,建设了个人的互联网工作室,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授权艺术机构,如今已经覆盖了65个文化产业带。

对收藏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非遗艺术品的纯手工制作价值,这些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制性,不仅具有精湛的手工技艺,还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鲜有炒作,市场价格也比较合理,深得收藏者青睐。

由于老一代艺人相继去世,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和作品越来越少。许多非遗艺术品都属于孤品,非遗艺术品制作工艺也可能面临失传的境地,非遗创作本身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些“稀缺性”条件,决定了非遗艺术品未来的升值空间。

其次,现在市场对于一般名家书画类、瓷器等大类,其价格目前已经被炒作至高位。高价使得一些想要投资艺术品的普通买家望而却步。因此,门槛较低的非遗艺术品能够让这些买家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收藏品。

在非遗门类中,有大量没有得到重视、收藏价值被低估的艺术品,比如刺绣艺术品。刺绣类非遗收藏升温趋势明显,部分经典作品甚至一件难求。在北京,就有企业家收藏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绣品。

不过,在非遗艺术品走俏背后,非遗艺术品收藏的隐忧也正在浮出水面。例如,知识产权瓶颈已经成为收藏者必须面临的难题。收藏者购买非遗艺术品时,一定要考虑非遗艺术品是否侵权,涉嫌侵权的藏品是没有收藏价值的。

据称,苏绣作品《贵妃醉酒》因采用了画家刘令华的同名油画为创作底稿,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被人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告上了法庭。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引发了人们对苏绣非遗艺术品收藏的担忧。

分析人士认为,绣娘不可能请艺术创造团队来专门设计、创造作品,何况设计、创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绣娘也不具备这种实力。因此,绣娘们在二度创作时往往会模仿别人的原创作品,从而造成侵权。

20多年前,青神竹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某以一组火花图画为底本,创作了竹编作品“百帝图”。且第一件“百帝图”竹编产品以4.8万美金出售,后每件以人民币48万元出售。

2015年,中国《一百帝王图》作者、著名画家卢延光以竹编产品“百帝图”侵犯其著作权为由,向上海市浦东法院起诉,索赔300万元。

近日,上海市浦东法院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关于法定赔偿的规定,一审判决被告赔偿25万元,立即停止侵权,并在报纸上刊登声明道歉。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