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次嘉德春拍大观夜场较往年做了一些调整,古代书画拍品总估价首次超过近现代,不过,有7件估价过千万元拍品流标,包括王翚《普安晋爵图》等作品。
对此,嘉德书画部负责人表示这次古代书画的作品很精彩,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估价太高。高价位的拍品遭遇流拍,一方面说明市场现金流相对缺乏,同时也表明藏家对于重复上拍拍品的估价和出让心态上需要有更加成熟的态度。
在4月的香港春拍中,近现代书画表现突出,因为拍卖公司手上有高价精品,比如收藏家刘益谦以2.7068亿港元买走的张大千《桃源图》。相比之下,以往内地春拍的重头戏近现代书画今年则表现平平。
嘉德大观夜场估价最高的是2500万-3500万的傅抱石《山鬼》,而最终成交价最高的是黄宾虹的《高阁清话》,以5635万元成交。李可染作品估价都在中等水平,500万上下,却有过半数拍品流标,可见艺术品市场调整的威力,容易成交的要么是低价位普品,要么是高价位精品,价格和品质都没有明显优势的拍品很难吸引买家。
让人注意的是,此次嘉德春拍中的古代书画已经吸引了重量级的当代艺术收藏家,比如华谊王中军和晋商张小军,在保利、匡时随后进行的春拍中,还将推出一批古代书画作品,这一季的古代书画行情应该会很好看。
当代艺术重回90年代?
在一个月前的香港春拍中,正如多数人意料的,中国当代艺术成交情况仍不理想。拍品比例很小的中国当代艺术以早期艺术家为主,挑选的不是一些曾经的市场热门作品,与日韩、东南亚拍品规模化市场相比,令人扼腕叹息,而青年艺术家作品拍卖也遭遇了波折。
有了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参照,人们对内地春拍当代艺术表现得倒是波澜不惊。在嘉德春拍中,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分三场总成交2.01亿元,成交率大约在七八成, “85新潮美术专场”11件作品表现最好,成交率达91%,总成交额4000多万元。
“85新潮美术专场”中,袁庆一博物馆级力作《春天来了》以2127.5万元成交,拔得专场头筹,俞晓夫、李山、夏小万都有过百万作品成交。连续几年的市场调整中,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是重灾区,推出千万元级别的拍品如履薄冰,令人担忧,如此次拍卖的袁庆一《春天来了》,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这幅代表作依然面临考验。虽然最终成交价达到了2127.5万元,但其在2010年翰海春拍以2374万元成交,此一时彼一时。
日场部分拍品估价明显降低,116件作品中90%的作品估价在100万元以内,何多苓的代表作《小翟的肖像》以345万元成交,成为日场拍卖中成交价最高的作品。
综合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分,林风眠、吴大羽、赵无极、吴冠中等早期油画家的作品依然是高成交的核心。
嘉德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门负责人李艳峰表示,整个当代艺术的板块正慢慢地走向良性、正常和健康的状态,以嘉德当代艺术的拍卖来看,凡是好的作品均能实现比较高的价格,而质量不佳的作品,价格的实现也相对不容易。
同香港春拍一样,嘉德本季拍卖中对于青年艺术家板块也是十分慎重,数量上控制十分严格,李艳峰表示,青年艺术家的市场培育重心应该在一级市场,拍卖上的交易行为只是互动模式的一部分,更多、更重要的则是拍卖之外的线下交流。
今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基调已然明晰。5月27日开始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特别推出“破晓:张颂仁先生早期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专场,31件拍品均是国际知名的独立策展人张颂仁20年收藏历程中的重要作品,以不同角度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在90年代的创作面貌。
藏家构建多元化收藏
艺术市场研判者们不会错过一个信息,嘉德春拍中,两件高价的古代书画作品被王中军、张小军两个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收入囊中,这是近几年藏家跨界以及多元化收藏趋势的印证,拍卖公司的说法是,不只有几个,而是很多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在买书画。
王中军本是国内企业家收藏者进军西方艺术品的领军人物之一,此前他已经在海外拍下数幅亿元西方艺术品,此番却大手笔买下中国古代艺术品,是否回归传统文化仍是当下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潮流?面对艺术品市场低谷,让更多拍卖公司和藏家都选择了保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