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 黄花梨圆角柜(一对)
这次在太平洋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这九十余件藏品散落在两层楼的展出空间中,从厅堂、书轩,到仕女闺房,都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据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柯惕思介绍,这次展览是根据明清绘画及木刻版画得来的蛛丝马迹,尝试还原当时的生活空间。
地下室还展出了博物馆的另一批家具收藏:七十余件明器,由明墓出土,具体而微地展现了当时的家具观。
在这场为期九个月的展览中,除了制作介绍家具的录影带,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还邀请美国公共电视来展览现场拍摄家具专辑,利用光碟请柯惕思讲解榫卯的奥妙之处。“文化外交,介绍中国文化”也成为展览的一大目的。柯惕思、王世襄以及韩惠博士合著的馆藏目录也配合此次展览发行,分成中英文两版。
“我们鉴赏这些艺术品,获得一些对于它们的有限的理解,但是我们真正理解的是如何创造一个灵魂,”伯顿曾这样说,“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超越我们的灵魂。”
精美绝伦,韶华易逝
至于众人关心的展品的质量,“收藏这件事本来见仁见智,很难一应俱全”,前后三次应邀造访、为博物馆编写馆藏目录的王世襄说,“有些东西他没有,有些难得的东西他却有。不过整体看来,说这个博物馆在质量上都超过美国任何一家博物馆的中国家具收藏,应该不为过。”
在馆藏家具中,有这么几件甚是吸人眼球,一张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传世甚少,质量又属上乘,这件家具购自加拿大博物馆,据说曾经是皇家之物;还有一张黄花梨门围子架子床,堂皇富丽,又不至于雕饰太过。在日后那场震惊中外的拍卖会上,这批家具也显示出了它们的价值:估价三万到五万美元之间的一对黄花梨硬木的十七世纪鼓凳,成交价十九万美元;那张巨大的透露着山脉景致的大理石屏风,以一百一十万美元成交,成为当时全世界最昂贵的一件中国家具。
乐于展示全球艺术的西方人,很早就有了中国硬木家具展览,并借助展览,希望对西方产生深远的影响,只不过伯顿几乎用一己之力让这个博物馆在短短几年之内达到了巅峰,却又突然决定出手,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也随之消失,不得不让人感叹韶华易逝,唏嘘不已。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