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木雕:建筑中的艺术符号

木雕:建筑中的艺术符号

2016-06-12 11:24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的建筑木雕雕饰,是木雕装饰艺术的构成主体。在宫殿、庙宇、园林与民居建筑内外环境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木雕雕饰主要包括建筑的梁架构件、外檐与室内等部分的装饰装修,其中外檐部分主要包括格式的门窗、栏杆等;室内部分主要包括分隔空间的纱隔和花罩,以及形式多样。雕工精美的室内木雕装饰陈设等。

因材施艺 因物象形

中国古建多以木为主体,所谓水之源,木之根,木是生命之根,是凝结着质朴的生命与自然精华的物质,具有独特温润感。自古以来,中国便用自然界存在的丰富木材资源,从木质形态中提炼出审美要素,因材施艺,因物象形。而木雕艺术在尊重自然造物的基础上,创作抒发艺术的审美意味。

笔者在修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项目时,不仅在中国传统木雕上领悟颇深,更从古建筑的木雕中找到许多创作灵感。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仿佛进入绝妙佳境。此园主人邬彬曾在北京任刑部主事。由于他在京当官,对京城的建筑木作很感兴趣,告老还乡之时,对苏杭一带的建筑、园林风格及木作装饰惊叹不已。因此,邬彬在北京居所的厅堂、客舍木饰,多牡丹、海棠花卉雕刻,以示“富贵满堂”;以喜鹊,梅花雕饰寓意“喜上眉梢”。

而广东居所则以猴子荔枝作饰,表示“大利封侯”;在八角亭的挂落上刻99只麻雀于葡萄架上表示“子孙雀跃”;以竹代表平安;以红棉代表攀枝。因此,京、广、苏杭的建筑及木雕风格在这里得到融合。

动静统一 内外融合

建余荫山房时,园主特聘请了诸多能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的私家花园。在格扇、槛窗、内院天井的墙面上做出精致的木雕装饰,结合实用功能在建筑构件上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精巧与美观。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

全园陈设布局繁而不乱,纹饰雕刻简练庄重,有华丽尊贵之感。在修葺余荫山房项目中,我们发现摆放会客场所在深柳堂中的桥台(案台)虽未雕龙刻凤,只用竹为花纹的卷案,但简练、厚重;回廊深处,远近闻名的“玲珑水榭”,俗称“八角亭”,环水而立,水榭呈八角形,八面全是窗户,结构高雅,富丽堂皇,既能八面通风,又可以八面观景。

因此,笔者认为,木雕与建筑结合应是一种整体的交融。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讲究室内与室外空间交替所产生的节奏感,利用隔扇、花罩等建筑构件分隔产生出空间流动美。但目前现代室内空间很难再具备像传统建筑一样的形式,因此,在木雕与当代建筑的结合上,也要考虑整体的装饰和布局,同样需要营造动静统一、内外融合、含蓄变化的现代室内空间组合形式,将二者和谐统一,使整个建筑、居室具有更高的艺术效果和时代生命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