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家具一个古人
古时工匠说起木头就像说起人,比如说起不好加工的紫檀,他们就说:“‘脾气’大很难‘伺候’。”这里是把物和人平等看待,不像西方总是在征服。 在明代木匠眼中,木头和人一样,都有灵魂,木头其实是活的,随时依环境发生变化,温度、湿度的变化,木头也会变形和热胀冷缩,再直的一根木头,从中间劈成 两根,每一根一定会慢慢弯曲,这些都是木头的“性格”。
聪明的木匠悟到了木头的特性,顺势而为,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西方人几百年都无法解决的最挠头的问题,其中关键就是思维的差异。有人说,“征服”是西方人对待自然的理念,西方人对“不听话”的木头的“征服”,分了三个阶段。
最早,是用铁条和钉子箍起来,做成框架,将木板箍住,令其涨无可涨、缩无可缩,但木头是坚忍不拔的,宁开不屈,绝不妥协,很多干脆从中间撕裂或是劈了。
第二阶段,他们将木头切成薄片,一横一竖地用胶粘在一起,三合板由此诞生,让木头自己较劲,似乎解决了木头“反抗”的问题,但木片一年365天时时刻刻都在收缩膨胀、在反抗,过了几十年必使胶失效,这些薄板都一片片撕开了。
到了现代,人们干脆将木头碾碎成粉末,然后加入树脂,压成胶合板,这似乎就彻底解决了木头“反抗”的问题,但实际是一种无奈和彻底的失败。
古代中国人不想征服木头,而是要与木头共存,他们只用很简单的方法,在每道工序上有相应的办法,用“抽缝”等技巧,给木头膨胀和冷缩的空间,很简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反而可以让木头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