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真假:今人作伪 要么“过之”要么“不及”
虽然清代宫廷玉器目前的价位可谓“惠而不贵”,只是市场上鱼龙混杂,那么该如何识别真假优劣呢?
董国强表示,清代宫廷玉器的辨伪难度是远低于书画的。假画基本还是靠人手来画的,今天的玉雕则大多借助于现代化工具,造假也不会例外,这跟清代 的纯手工制作肯定有区别。另外,业界常说“现在是面粉比面包贵”,今人想找一块玉料仿制清代宫廷作品,别说工钱,单是玉料的价位就比成品还高,何况当代玉 雕的价格普遍比清代玉器高,所以没有人会拿正宗的和田料去造假,只可能拿些青海料、韩料去冒充,这些玉料辨别起来就很容易了。
朱绍良也谈到,此前有过统计,圆明园、寿皇殿等处被抢走的清三代皇家瓷器,有三千多件,但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所谓清三代御制瓷器,三万件都不止。 就玉器而言,要造假不仅需要有玉料,还要大费功夫,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清代宫廷玉器的赝品比例应该比瓷器小。而且,有经验的行家单纯靠目鉴就能看出仿 品来。因为今人想靠人工达到乾隆时期的工艺水平,是不可能的,用机器来制作,可以达到清代宫廷真品的精细程度,但“机器工”雕琢出来的,转折处一定会有坡 度,呈圆弧形,无法像真品一样呈现垂直角度;同时,乾隆时期的手工打磨虽然非常细腻,也肯定还会有不平整之处,完全的机器打磨则平滑如镜,若是靠今人手工 打磨,则会比清代的粗糙,所以今人作伪,要么“过之”,要么“不及”。另外,清代民间作坊生产的东西和宫廷制作相比,则如大排档和国宴的区别,用心辨别, 都是很容易看出破绽的。
王凤海也强调,藏家如果要入手清代宫廷玉器,一定得明确一点,无论是材质还是做工,绝对是顶级的,民间难得一见,而且要找可靠的大拍卖行,不要抱任何捡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