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时代呼唤艺术家奉献思想、精神与好作品(图)

时代呼唤艺术家奉献思想、精神与好作品(图)

2016-07-21 08:53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周天黎30岁时写的《感怀》诗云:“女娲补天所剩水,一滴融成千年泪。不羡九霄锦绣地,为缘人间苦轮回。”(见《为思而在——中国画魂周天黎》一书)踏过山几重、趟过水几重,任凭烈日和狂风,只为心中一个艺术的梦,现已两鬓如霜。这首小诗道出了她的坎坷人生和韧性强健的人文艺术之路。周天黎虽然极具艺术天赋,但也像其他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一样,经过了大量的学习和艰苦的艺术探索之路,她在求知中砥砺品性,在省悟中拓宽心胸。她的审美理念也是由自己审美经验的逐渐积累和归纳所形成的,她从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教育,并在一众大家的指导下很快登堂入室,又在热爱考古学中勤读了一系列古典著作,曾在中国传统文化海洋的纵深处遨游。周天黎认为:“中国自《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实际上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文艺术精神的深刻理解。班固《汉书·艺文志》、刘安《淮南子》、曹植《典论·论文》、肖统《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欧阳修《六一诗话》、王若虚《滹南诗话》、袁枚《随园诗话》、严羽《沧浪诗话》等,在道尽作诗填词的奥妙中,都包含着‘诗言志’的人文求索。不充分认识理解这一点,就无法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周天黎早年曾留学英伦,研究欧洲各画派艺术风格。这使得她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具有异常敏锐的触觉,也直接影响了她融汇中西的美学理念。她既关注中西艺术嬗变进程,也关注中西哲学发展方向,养成了其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对艺术问题的哲思,她是地道的中国文化的代表并把握住了中西融合的学术深度、学理路径和成功点。上述两方面的腹笥丰盈,使她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审视东西方艺术的不同,并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她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于东西方艺术差异的深刻理解上,并运用娴熟的技巧来将二者进行某种程度的融汇,合石涛所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坦白讲,就东西方审美理念的理解上,周天黎的境界其实早已在“灵魂的感受通过心灵传达”中,超越了勤学苦练所能达到的范畴,她所彰显的是自己卓越的天马行空的艺术天分,是穿云破雾、浪漫想象的命定抉择,是新的艺术思想怦然爆发,是孜孜不倦的创作热忱激发出杰出画作的诞生!

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大型研究性画集《周天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

周天黎:中国美术不应再被恶俗文化侵蚀,要彰显传统的伟大与时代精神

百年西泠,翰墨春秋,文化重镇,凝结着中国书、画、印的人文真气。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最近,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大型研究性画集《周天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由三位治学严谨著称的美术史论家范景中任主编,邓福星、曹意强担纲学术主持,有吴作人、饶宗颐两位前辈老宿题词褒扬。而画册中百余幅摆脱了物象的师心之作,以意造型、突破窠臼,开阔恢弘,郁勃纵横,意趣之美,意境之高,犹如强光烛照。

周天黎的画,要慢慢读,越往深里去,从一帧帧漫溢智慧与哲思的画卷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这位名满两岸四地的艺术家灵的坦露,心的独唱,对美的追求和精神的探索,以及爱与恨的缠绕、生与死的界限、生命火花的热烈碰撞、生命价值的有力诠释,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思。又可细细品味犹如雪山上流淌的甘冽清泉,沁人心扉。

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量、给社会带去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周天黎称得上是人文艺术的标杆性人物,她智索承继,博观约取,登高一跃于“我自用我法、我法写我心”,以自己不同俗流的美学理念在诸多当代名家中脱颖而出,艺术风格卓尔不凡。她是那种极少数心灵深处对高尚的、理想主义的、精神化的东西怀有虔诚与敬畏,长期在人文艺术创作之路上孜孜耕耘的艺术家。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