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902期)历史文化的高地还是商业资本的摩天楼

(李说当然902期)历史文化的高地还是商业资本的摩天楼

2016-07-23 23:5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0723a.jpg

 

712日,我带领中国文化研究会观察组一行7,应邀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下午四点甘肃省博物馆王馆长和具体的接待人员,顶着太阳,在博物馆外迎接我们的到来,这让我非常感动。这次在祖国的西北一路走了三省七市,选择的全是人文景观和文化机构,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无论在交流乃至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我想,这也引申出二个考虑,第一,复兴中国文化是“一带一路”成功的保障,第二,中国文化研究会有责任担负起中国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对西北地区的尽心和尽力。

 

甘肃省博物馆,我和王馆长很快就进入到交流的主题,聊起甘肃省博物馆地域环境王馆长也介绍了2006年修建成的新展览大楼后的建筑造型虽然新展览馆的建筑构造极为严谨和考究,但在格局上让我感到一丝压迫感,正想着呢,抬头一看,原来在马路对面为凸显甘肃省博物馆而后退20米建造的兰州友谊饭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紧逼着博物馆的西北第一高楼——兰州商贸中心


20160723b.jpg

  

甘肃省博物一座历史氛围浓,文化性强,知识涵盖面广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坐落在黄河之滨,是国内最早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新馆。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投资1.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馆舍占地108亩,新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展厅18个,它主要有五个部分:红色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古生物化石厅、甘肃彩陶展、佛教艺术展。

 

甘肃省博物馆隔路相对的兰州国际商贸中心曾是兰州城最好的涉外宾馆兰州友谊宾馆,建成开业于1956618日,原隶属于兰州市人民政府,主要担负兰州市对外友好活动和各种重要会议的接待任务。作为甘肃省最早的“老字号”涉外三星级饭店,友谊宾馆曾独树一帜,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来兰的外国专家皆下榻于此。随着兰州市的宾馆业迅速发展,友谊宾馆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在20107月举行的“兰洽会”上,兰州市政府与福建零售业巨头东百集团达成协议,以友谊宾馆改造为核心,斥资17亿元,在西站打造一个崭新的兰州国际商贸中心,建成西北第一高楼。


20160723.jpg

 

看到已经建成的西北第一高楼,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记得第一次认识到城市规划的概念就是因为兰州友谊宾馆,在这里我认识了中国城市规划大师任震英先生。他是兰州城市发展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获得全国设计大师称号的第一人;他让兰州白塔山从古塔孤寺变成了古典公园,让百里黄河风情线的规划成为兰州独特景致。他的“带状组团”“城市特色论”的规划理念,给规划业界和兰州以及诸多城市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当时,任先生准备将他城市规划的独到学说传授,有一天,任震英带我来到甘肃省博物馆,当我们漫步在甘肃省博物馆门前时,任先生用手指着对面的兰州友谊宾馆问道:"小李,给我讲讲这个兰州友谊宾馆和博物馆的关系,讲明白了我便教你!" 随任先生前来的路上我已经被博物馆的建筑所吸引,其正好是整条街中最显著的建筑物,彰显了甘肃省的历史文化地位,这个作为历史跨横八千余年,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地方,需要彰显的就是中华历史文化和对文化保护的多样性。我毫不犹豫回答任先生"这两个建筑的关系关键在于兰州友谊宾馆为了体现出甘肃省博物馆的重要性向后移了20米建造,表现出这座城市对历史文化尊重和保护!" 话音未落,任震英拍手叫好,他无法相信一个20出头的小伙会有如此敏捷和准确的思维,从那一天开始任震英言教身传的把他的学问灌输给我。

 

今天在同样的地方,想起恩师任老,恍若隔世,时间已经飞驰过去了30个春秋。曾经的甘肃省博物馆虽然经过整修重建感觉依旧是庄重古朴,但30年的时代变迁,30年的文化冲击,让原本重视文化历史为主的兰州友谊宾馆渐变成今纯商业的地标,宾馆成了国际商贸中心,原来的中式3层小楼也成了西南第一楼,看着高耸的大厦不但没有因其高度继续后移修建反而向前移了20米,紧紧靠近马路边,步步逼近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再不是当年那个显著的文化高地,而鸠占鹊巢的是商业的摩天高楼


20160723c.jpg

 

商业化的建筑,资本化的思维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压迫感上,更在侵蚀着中国文化的传统。今天的中国正在从文化中国向资本中国转变,人们不再看重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再学习我们灿烂的历史,而是在崇尚西方文明所带来高楼,服饰,食物和追求,我们仿佛在进步的同时忘记了自己,迷失了方向,如何保持和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如何加强中国人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这是未来中国发展必须认真反思的严肃问题。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6723日北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