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根雕“刘海戏金蟾”。
刘海戏金蟾 一步一生钱
海口市博物馆藏“刘海戏金蟾”黄花梨摆件,海南黄花梨木制,长29厘米,宽11.5厘米,高17厘米。此雕件工艺细腻,利用根雕原有的造型,以“刘海戏金 蟾,一步一生钱”的民间故事为蓝本,依势雕刻出刘海卧于山石之上戏耍金蟾的场面,布局得当,情趣盎然,堪称是古拙朴实、形制古雅的根雕作品。
“刘海戏金蟾”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传说常德城内的丝瓜井中曾寄居一金蟾,它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霄汉,有道之人乘此 白光可升入仙界。家住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却忠厚、勤劳,孝顺母亲。他经常到附近的山中砍樵,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从而赢得了山林中狐仙的爱 慕。狐仙幻化成美丽的姑娘胡秀英,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助刘海成仙,于是口吐一粒宝珠,让刘海做诱饵,垂钓于丝瓜井口。那金蟾贪慕宝珠咬钓而起,刘海 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
此件根雕中的仙人刘海是一副欢天喜地的小顽童模样,神态天真,嘴角微微露出笑意。整体的衣着与传 统的袒胸露怀、蓬头赤足的刘海形象有所不同,而是褒衣博带,前身连同宽大的袖子伏在山石之上,使人物的造型更加生动,似在表现一位普通的富家儿童形象。刘 海的左手则舞动一串金钱,正向一只趴地仰视的金蟾抛去。金蟾仅三足,体表遍布圆形的小疙瘩,口部咬住刘海抛来的钱串绳子,应是在刘海的戏耍下口吐金钱。
民间称三足金蟾为招财蟾,此即演化为后来的俗语:“刘海戏金蟾,一步一生钱。”所以蟾蜍变成了聚财旺财的神兽,而其与普通蛤蟆的区别就是少了一条腿。民间传说三足蟾喜居宝地,凡是找到这种金蟾的地方,周边必是有宝。
刘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全名刘海蟾,是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五代燕山地区的人,曾在辽国应举,考中进士,后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因崇尚黄老之 道,辞官修道遁迹于民间。但刘海蟾修道之时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与刘海孩童的形象不符,这可能是后来道教为宣扬教义和民间寄托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刘海 蟾的形象进行了演绎。同时刘海是一个以法力布施穷苦人,却不贪慕钱财的形象,也暗含有知足常乐的道家精义。
“刘海戏金蟾”是中国古代常见 的艺术题材,较多的出现于雕刻、绘画等作品中,但以海南黄花梨表现这一传说故事的极为少见。海口市博物馆藏的这件清代“刘海戏金蟾”黄花梨摆件,在对根料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塑造了刘海、钱串和金蟾三个主要形象,形象的周边部分只作简单地抛光处理,根料的整体轮廓造型并未作过多地改动,让观者感觉刘海似 在沟壑重叠般的小山坡上与金蟾戏耍,展现出作者高超的雕刻技艺和颇具情趣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