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纽约新美术馆展览探索人类为什么酷爱囤积物品(组图)

纽约新美术馆展览探索人类为什么酷爱囤积物品(组图)

2016-08-03 15:31 文章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640-2

亨里克·欧莱森(Henrik Olesen)完成于2007年的《生于公元1300至1870年之间的一些同性恋艺术家或与同性社会文化相关的艺术家》(Olesen’s Some Gay-Lesbian Artists and/or Artists relevant to Homo-Social Culture Born between c。 1300–1870)是一部视觉拼贴选集,也是对于正统艺术史提出了激烈的反抗叙事,同时也让人们聚焦于艺术家们可能被历史粉饰过的生平经历,以及14到19世纪的同性色情描绘。

同样是尝试保护可能被抹灭的历史的作品,苏珊·席勒(Susan Hiller)的2007至2008年影像《最后一部默片》(The Last Silent Movie)则将目光投向声音,搜集25种频临灭绝或已经遗失的语言的人声记录,让人们思考引向灭绝的社会条件。从贝鲁特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选出的一系列古文物在黎巴嫩内战中已经被炮火烧焦,这些物件告诉观众,它们的外观所经历的巨大改变反而使它们具有对于历史更为深刻的再现力。

收藏何为?

这场展览的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在媒体导览会上曾经说道:“这场展览是关于人们难以解释的图像崇拜(iconophilia)行为,主题是‘囤积、计数、要求’(hoarding, counting, ordering)”。这场展览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人和物体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人类为何有动机不断地积累物品?《纽约时报》的艺评人霍兰德·科特(Holland Cotter)认为,除了人们通常认为收藏所具有的实用性、满足私人欲求和资本主义惯性之外,仍然有更加深刻的潜意识心理层面有待发掘。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